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颂·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丰饶的水域,水中游弋着各种鱼类,如鳣鱼、鲔鱼、鲦鱼、鲿鱼、鰋鱼和鲤鱼。这些鱼被用于祭祀和享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先祖的敬仰。
注释
字词注释:
- 猗:形容水面平静、广阔。
- 漆沮:指的是水边的树木,意指水域的环境。
- 潜:隐秘而丰富的样子。
- 鳣:一种鱼,肉质鲜美。
- 鲔:又称金枪鱼,肉质结实。
- 鲦鲿鰋鲤:指多种淡水鱼,象征丰盈的水域。
- 享:祭享,祭祀时的享用。
- 祀:祭祀,敬天敬祖。
- 介:保护、包围。
- 景福:美好的福气。
典故解析:
本诗反映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丰收的赞美,也体现了周朝时期人们对鱼类作为祭品的重视,鱼在古代被视为富裕和祥和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周朝。周颂是《诗经》中专门为周朝宗庙祭祀所作的诗歌,具有较强的宗教性质和祭祀特征。
创作背景:
《周颂》系列诗歌大多是在周朝的宗庙祭祀中吟诵,强调了周王朝对祖先和自然的崇拜,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丰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周颂·潜》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丰饶的景象,诗中对水域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寓意着周朝人对生活富饶的期望。开篇的“猗与漆沮”便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水面平静、草木繁茂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潜有多鱼”则强调了水域的丰盈,暗示着人们的生活富足。
这些鱼类的列举不仅丰富了诗的意象,也象征了祭祀时的丰盛。在古代,鱼作为祭品常常用于表达对自然和先祖的敬仰,既体现了周代人对神灵的虔诚,也反映了对丰收的感恩。最后的“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则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希望通过祭祀能够得到福气和保佑。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清新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与生活深切的热爱,展现了周朝人崇尚和谐、追求幸福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猗与漆沮:描绘水边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潜有多鱼:强调水中的鱼类丰富,象征着生活的富饶。
-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列举多种鱼名,显示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也传达了丰盈的意象。
- 以享以祀:表明这些鱼类不仅用于祭祀,也可以享用,体现了生活的富足。
- 以介景福:总结全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域被比作丰饶的象征。
- 排比:多种鱼类的列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丰盈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对丰收的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周代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对祖先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丰饶。
- 鱼:象征富裕与祝福,常与祭祀联系在一起。
- 祭祀:体现对祖先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鱼类有哪些?
A. 鲑鱼
B. 鳣鱼
C. 鲈鱼
D. 鳗鱼 -
诗中“以享以祀”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享乐与祭祀
B. 仅仅是享乐
C. 仅仅是祭祀
D. 不涉及享乐和祭祀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崇敬
B. 对战争的反思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D.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周颂·清庙》
- 《周颂·我有嘉宾》
诗词对比:
与《诗经》中其他颂歌相比,《周颂·潜》更加强调对自然的描绘和生活的富饶,而《离骚》则更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两者都反映了古代人对生活的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解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先秦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