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有瞽》
时间: 2024-09-19 20:3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颂·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喤厥声,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我客戾止,
永观厥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周朝的礼乐活动,强调了在周朝的宫廷中,盲人乐师的存在和他们的表演。乐师们在庭院中设立演出场地,装饰精美,准备好乐器,开始演奏。乐声响亮,和谐动听,先祖的灵魂也在聆听。作为客人,我在这里驻足,长久地观赏他们的演出。
注释
- 有瞽:有盲人乐师。
- 设业设虡:设立演出场地。
- 崇牙树羽:装饰乐器,崇高的牙音和羽音。
- 应田县鼓:应和着田间的鼓声。
- 鞉磬柷圉:各种乐器的声响。
- 箫管备举:准备好箫和管乐器。
- 喤喤厥声:乐声响亮。
- 肃雍和鸣:和谐的鸣响。
- 先祖是听:先祖也在聆听。
- 我客戾止:我作为客人停留在此。
- 永观厥成:长久地观赏他们的表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颂》是《诗经》中的一篇,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种诗歌,主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周颂·有瞽》写于西周时期,反映了当时周朝盛行的礼乐文化,特别是乐师的角色和重要性。盲人乐师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他们用音乐传达情感和敬意。
诗歌鉴赏
《周颂·有瞽》是一首优雅动人的诗,展现了周朝礼乐文化的繁荣。诗中细腻地描绘了盲人乐师在庭院中演奏的场景,乐师们的演出不仅富有仪式感,还充满了情感的共鸣。通过“喤喤厥声,肃雍和鸣”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乐声的宏大和和谐,仿佛连先祖的灵魂也在静静聆听,令人心生敬畏。
诗中“我客戾止,永观厥成”的意象,表现了作为旁观者的沉醉与赞赏,暗示了音乐的力量能够穿越时空,与过去的情感产生共鸣。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的热爱,展现了周朝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 这个句子引入了主题,描述周朝庭院中有盲人乐师,强调其独特性。
-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 描绘乐师们为演出而搭建的场地,营造出隆重的气氛。
-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 反映了各种乐器的运用,表现出丰富的音乐层次。
-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 表示乐器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演奏。
-
喤喤厥声,肃雍和鸣,
- 乐音响亮且和谐美妙,表达了音乐的动人之处。
-
先祖是听。我客戾止,
- 先祖的灵魂在聆听,旁观者也为之动容,体现了音乐的传承与感动。
-
永观厥成。
- 表示长久地欣赏这场音乐盛宴,传达了对艺术的深切体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先祖的聆听,暗示音乐的神圣和重要性。
- 对仗:语言整齐,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先祖以聆听的能力,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音乐、文化的赞美和对先祖的追忆。它传达了周朝礼乐文化的丰富与和谐,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有瞽:象征着特殊的艺术家,他们的音乐传递着情感。
- 庭院:代表着周朝的文化空间,聚集了人们的注意力。
- 乐器:多样的乐器象征着音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 先祖:象征着传统与历史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朝代的音乐文化?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汉朝 -
诗中提到的“有瞽”指的是?
A. 盲人乐师
B. 盲人歌手
C. 盲人舞者
D. 盲人诗人 -
诗中“先祖是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先祖的怀念
B. 对音乐的厌恶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现状的不满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周颂·清庙》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
诗词对比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与《周颂·有瞽》均反映了周朝的文化,但前者更注重爱情与自然的描写,而后者则侧重于礼乐的氛围和文化传承。
参考资料
- 《诗经》原文与注释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先秦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