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洞天月下吟前韵》

时间: 2025-04-27 12:47:29

大有洞天天上关,迢迢天路隔人间。

手攀明月有几尺,海岸孤绝此何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有洞天天上关,
迢迢天路隔人间。
手攀明月有几尺,
海岸孤绝此何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遥远的洞天,仿佛与天上的关隘相连,路途遥远将人间隔开。我试图用手去攀登明月,不知有多远,而在这孤独的海岸上,周围的山峰又是何等的渺小。

注释:

  • 大有洞天:指的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或美好的地方,洞天是隐喻仙境或理想中的栖息地。
  • 天上关:象征着与天界的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通向理想境界的障碍。
  • 迢迢:形容遥远、漫长。
  • 明月:象征着清亮、纯洁,也可以代表理想和追求。
  • 孤绝:形容孤立无援,孤单而绝望。
  • 何山:反问,表示对周围环境的茫然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湛若水,名湛,字若水,生于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湛若水的诗作多以清雅见称,作品广泛流传,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解放的时代。诗人常常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大有洞天月下吟前韵》从字面上看,字句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天上关”来暗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接下来的“迢迢天路隔人间”,更是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仿佛在暗示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常常会遭遇到重重阻碍。

“手攀明月有几尺”,此句用手去攀登明月,既是对理想的象征,也是对人类追求美好事物无尽渴望的体现。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常用来象征清明与理想,而诗人以“几尺”来表达这种距离,突出了这种理想的遥不可及。

最后一句“海岸孤绝此何山”,则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迷茫与无奈。海岸的孤独感与绝望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人生的感慨。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有洞天天上关:描绘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洞天,似乎是一个人间无法到达的境界。
  2. 迢迢天路隔人间:强调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3. 手攀明月有几尺:用手去触碰明月,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却又显得遥不可及。
  4. 海岸孤绝此何山:反映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无奈与孤独,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理想,突显其遥不可及。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韵的美感。
  • 反问:通过“此何山”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加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天: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状态。
  • 明月:代表理想与追求,象征纯洁与美好。
  • 海岸:象征孤独与绝望,反映诗人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有洞天”中的“洞天”指什么? A. 一种地理现象
    B. 理想的境界
    C. 一处山洞
    答案:B

  2.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的美
    B.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B

  3. “海岸孤绝”的“孤绝”是什么意思? A. 热闹
    B. 孤独与绝望
    C. 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通过李白的《静夜思》,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对月抒怀,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而湛若水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体验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今诗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