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至郡圃及诸家园亭游人甚盛》

时间: 2025-01-27 03:13:09

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

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

九陌莺花娱病眼,一竿风月属闲身。

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
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
九陌莺花娱病眼,一竿风月属闲身。
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

白话文翻译:

老子何曾习惯于城市的喧嚣,今日我再一次走进城门。
太平的景象让人人沉醉,造物的恩泽让大地到处春意盎然。
九条街道上的莺鸟和花朵使我眼前一亮,一竿渔竿与风月相伴,闲适自得。
并不是因为兴致已尽而早早回头,而是想要在湖面上照映我的帽子。

注释:

  • 老子:指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象征着自然与逍遥的生活。
  • 市尘:市井的尘埃,形容城市喧闹的环境。
  • 太平:指社会安定,民众生活富足。
  • 造物无私:自然界的造物对人类没有偏私,普遍给予。
  • 九陌:指城市的街道。
  • 娱病眼:用美景来陶冶心情,忘却病痛。
  • 闲身:指轻松自在的状态。
  • 回桡:指划船的桨,兴尽则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尤以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城市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的心境也显得格外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陆游对城市生活的独特感受,开篇便以“老子何曾惯市尘”表达了他对于城市喧嚣的不适应,与他内心向往的自然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太平有象人人醉”描绘了安定的社会背景,表现了人们在春天的愉悦心情。陆游以“九陌莺花”描绘眼前的生机盎然,进一步强化了生动的自然景象。诗的最后两句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不因兴致的消逝而急于归去,而是愿意在湖边享受片刻的宁静与闲适。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静谧,陆游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子何曾惯市尘:诗人自问,自己何时习惯过城市的喧嚣,表明对市井生活的抗拒。
  2. 今朝也复入城闉:今朝再次走进城门,暗示着无奈或不得不进入城市的状态。
  3. 太平有象人人醉:安定的社会让人沉醉,体现出人民的幸福。
  4. 造物无私处处春:自然的恩惠遍布,春意盎然,象征着生机。
  5. 九陌莺花娱病眼:街道上鸟语花香,治愈了诗人的病痛。
  6. 一竿风月属闲身:一根渔竿和风月相伴,表现闲适的生活。
  7. 不缘兴尽回桡早:并非因为兴致已尽而早早回去。
  8. 要就湖波照角巾:想在湖边照映自己的帽子,享受此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们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太平”与“造物”,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市尘:象征喧嚣与繁杂。
  • 太平:代表安定的社会状态。
  • 莺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湖波: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子”指代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老子
    • C. 庄子
  2. “九陌莺花娱病眼”中“娱”的意思是?

    • A. 娱乐
    • B. 使愉悦
    • C. 使烦恼
  3. 诗中提到的“湖波”象征着什么?

    • A. 喧嚣
    • B. 宁静
    • C. 竞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陆游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陆游更多的是对城市生活的反思,而王维则深情地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两首作品虽然题材相近,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