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

时间: 2025-01-27 03:21:26

千载诗亡不复删,少陵谈笑即追还。

常憎晚辈言诗史,清庙生民伯仲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载诗亡不复删,少陵谈笑即追还。常憎晚辈言诗史,清庙生民伯仲间。


白话文翻译:

千年间的诗歌已然消亡,不再被删改;少陵(指杜甫)的诗歌,谈笑之间便能追溯到当年。我常常憎恨晚辈对诗歌历史的看法,认为那是清庙与生民之间的伯仲之分。


注释:

  • 千载:一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 诗亡:诗歌已亡,指古代的诗作已经失传。
  • 少陵:指杜甫,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 谈笑:轻松地交谈,形容与人交流时的气氛。
  • 晚辈:后辈,指年轻一代。
  • 清庙:指朝廷,象征统治者。
  • 生民:百姓,普通民众。
  • 伯仲间:比喻地位相近,强调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作品多涉及历史、战争和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
《读杜诗》作于陆游晚年,彼时他面对南宋的衰落及国难,常以杜甫的诗作为鉴,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陆游的《读杜诗》通过对杜甫诗作的缅怀,展现了其对古代诗歌的深厚情感及对后辈诗人的批评。开篇“千载诗亡不复删”,表达了对古诗的惋惜和对诗歌流传的思考,千年过去,许多诗作已不复存在,这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文化的消逝。

接着,提到“少陵谈笑即追还”,则表明即使诗歌在时间的洪流中湮没,杜甫的作品依然给予后人启迪和感动,仿佛与他在轻松的谈话中再次相逢。这种情感的回归,展示了陆游对杜甫的崇敬与对诗歌的热爱。

“常憎晚辈言诗史”则显示出一种对后辈的不满,陆游似乎在批评年轻诗人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认为他们对诗歌历史的看法过于肤浅。他认为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最后一句“清庙生民伯仲间”,将朝廷与百姓的关系引入其中,强调诗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诗歌不仅是文人的游戏,更是生民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杜诗的追忆,展现了陆游对诗歌的敬重,以及对当代文化现状的深切担忧,表达了他希望能够通过诗歌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载诗亡不复删:经历千年,古诗已然消逝,不再有删改——表达对古代诗歌的惋惜。
  2. 少陵谈笑即追还:杜甫的诗歌,轻松的谈话中能够追溯到当年——展现对杜甫诗作的崇敬。
  3. 常憎晚辈言诗史:我常常憎恨晚辈对诗歌历史的看法——批评年轻一代诗人的肤浅理解。
  4. 清庙生民伯仲间: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诗歌在其中的地位——强调诗歌的社会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载诗亡”与“清庙生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逐句的结构使得情感表达更为鲜明,层层递进,形成一种紧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古代诗歌的敬仰和对现今诗歌创作的忧虑,强调了诗歌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千载:象征时间的流逝,反映文化遗产的脆弱性。
  • 少陵:代表着杜甫的诗歌,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精神。
  • 晚辈:象征着年轻一代,反映出对文化理解的差距。
  • 清庙与生民:对比统治者与普通百姓,强调诗歌在社会中的多重角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载诗亡不复删”中“千载”指什么? A. 一年
    B. 一千年
    C. 一百年

  2. “少陵”指代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3. 诗中对晚辈的态度是: A. 赞赏
    B. 批评
    C. 中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和杜甫都关注历史与社会,但陆游的作品更加体现出对当代的忧虑,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陆游在《读杜诗》中通过回顾杜甫的诗作,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重和对后辈诗人的期望,这种情感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可以找到,表现出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杜甫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