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别瀑上二首
作者:刘克庄
两日相疏鄙吝生,今当远别若为情。
夜窗看到千峰黑,枕上犹贪落涧声。
白话文翻译:
这两天因为一些小事而疏远了情谊,如今即将分别,心中感慨万千。夜里窗前看见千山都笼罩在黑暗中,躺在枕上仍然贪恋那从山涧传来的水声。
注释:
- 相疏:互相疏远。
- 鄙吝:鄙视和吝啬,这里指因为小事而产生的隔阂。
- 远别:远行分别。
- 若为情:这份情感为何会如此。
- 千峰黑:形容夜晚的山峰被黑暗笼罩。
- 落涧声:山涧流水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自号青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人生感悟为主题,表现出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在外旅行时,面临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回忆。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因小事而生的隔阂和离别带来的伤感。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宿别瀑上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提到“相疏鄙吝生”,直接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变化。两日的疏远,虽然看似小事,却足以让人在分别之际感到深深的惋惜。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升华,诗人不仅是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更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接着,诗人通过“夜窗看到千峰黑”这一意象,勾勒出夜晚的静谧与孤寂。黑暗中的千山,似乎象征着他内心的沉重与无奈。而“枕上犹贪落涧声”则体现了他对自然声音的依恋,暗示着他在离别的时刻希望能够依靠这些声音来抚慰心灵。水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情感的寄托,流淌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刘克庄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力,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那份惆怅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日相疏鄙吝生:
- 诗人用“相疏”来描绘人与人之间因小事而产生的隔阂,暗示情感的脆弱。
- “鄙吝”则表明因为自私或小气而导致的情感疏远。
-
今当远别若为情:
- 诗人在分离之际感到无奈,心中充满了对情感的追问。
-
夜窗看到千峰黑:
- “夜窗”代表了诗人静谧的思考时刻,黑暗的“千峰”让人感受到孤独。
-
枕上犹贪落涧声:
- 诗人躺在床上,无法忘却水声,象征对自然的依恋和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相疏”与“远别”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山峰和水声是主要意象,分别代表孤独与思念。
- 拟人:将水声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伤感,表达出人际关系中情感的微妙与复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内心情感与外部环境紧密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峰: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孤独,黑暗中的山峰让人感到压抑。
- 涧声:流水的声音不仅是自然的表现,也象征着友情与思念的流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相疏”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彼此亲近
B. 互相疏远
C. 互相帮助
D. 互相欣赏 -
诗人夜窗看到的是什么? A. 繁星
B. 千峰黑
C. 月亮
D. 远山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愤怒
C. 思念
D. 疲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风格相近。
- 李白《将进酒》:表达豪情壮志,亦涉及友情。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但刘克庄更多地关注于细腻的情感变化,而王维则有着更为开阔的视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