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南塘十首》

时间: 2025-01-27 03:23:21

初见微于□,徐惊巧入神。

忽然缠作茧,信矣出如纶。

桑绕罗敷舍,机鸣孟母邻。

明当晒新□,霁月鎔□□。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又和南塘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初见微于,徐惊巧入神。
忽然缠作茧,信矣出如纶。
桑绕罗敷舍,机鸣孟母邻。
明当晒新,霁月鎔。


白话文翻译:

初见时微小得不易察觉,渐渐地让人惊讶地进入了神灵的境界。
忽然间就像被缠绕成茧,果然像丝线一样从中出来。
桑树环绕着罗敷的居所,织机的鸣声与孟母的邻居相伴。
明亮的日子将要晒新织的布,晴朗的月光下熔化一切。


注释:

字词注释:

  • 微于:指刚开始的微小状态。
  • 缠作茧:比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或变化,形成一种新的状态。
  • 信矣:确实如此。
  • 罗敷:指美丽的女子,源自《诗经》中的罗敷。
  • 机鸣:织机运转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劳动的进行。
  • 孟母:孟子的母亲,以教子有方著称。

典故解析:

  • 罗敷:源于《诗经》,代表美丽的女性形象。
  • 孟母:孟子的母亲,教育子女的典范,象征良好的家庭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龙,号景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的动荡之中。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笔触,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劳动的敬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类劳动的和谐关系。开篇对微小事物的关注,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珍视。随后通过“缠作茧”的意象,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蜕变与成长,而“出如纶”则寓意着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美好结果。诗中提到的“桑绕罗敷舍”,既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环境,也象征着在自然与人文交融中生长出的美好情感。最后一句“明当晒新,霁月鎔”,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同时,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见微于:开头提及微小的事物,引导读者关注细节。
  2. 徐惊巧入神:慢慢地感受到这些细微事物的惊人之处,隐含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3. 忽然缠作茧:暗示着变化的突然而自然,强调成长过程。
  4. 信矣出如纶:变化后的结果令人信服,展现出劳动成果的美丽。
  5. 桑绕罗敷舍: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象征美好。
  6. 机鸣孟母邻:表现家庭环境的温馨,劳动的价值。
  7. 明当晒新:暗示着新的开始,充满希望的未来。
  8. 霁月鎔:以月光作结,象征宁静与圆满。

修辞手法:

  • 比喻:缠作茧比喻人生的变化。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之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细腻的观察与感知。
  • :寓意成长与转变。
  • :象征自然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机鸣:代表劳动的声音,体现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缠作茧”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变化
    • B. 自然的美丽
    • C. 人际关系
  2. “信矣出如纶”中的“如纶”指的是什么?

    • A. 织布
    • B. 变化的结果
    • C. 美丽的风景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劳动的尊重?

    • A. 桑树与织机
    • B. 月亮和阳光
    • C. 微小与惊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两者在表达自然之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时,刘克庄更注重细节与生活的细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自由,展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