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再叠前韵》
时间: 2025-01-11 17:41:4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长亭怨慢 再叠前韵
作者: 刘炳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看蛛网闲黏飞絮。淡月轻烟,暗凝窗户。一夜东风,落花狼藉又如许。杜鹃啼血,空绕遍庭前树。锦瑟似华年,问怎忍,无端抛此。迟暮。叹青衫落拓,湿透泪痕无数。吟魂唤起,料难把玉箫重付。更怅望尘海茫茫,倩谁觅,芙蓉城主。只燕子归来,仍系当时红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望着窗外,闲散的蛛网沾附着飘飞的柳絮,淡淡的月光和轻烟在窗户上凝聚。春风一夜之间吹来,落花满地,景象悲凉如故。杜鹃鸟在啼叫,仿佛在为我流泪,回荡在庭前的树木间。锦瑟般的年华转瞬即逝,我怎能忍心无缘无故地抛弃这段情感?已是暮年,叹息着青衫湿透泪痕无数。吟唱的灵魂唤醒了我,却难以再将那玉箫重托。更让我感到无奈的是,望着茫茫尘海,谁能寻觅到那芙蓉城的主人?唯有那燕子归来,仍然系着当年那抹红缕。
注释
- 蛛网:指春天的细腻与柔弱,寓意时光的流逝与不可捉摸。
- 淡月轻烟:描绘出一种朦胧的夜色,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 杜鹃啼血:杜鹃鸟在古诗中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代表离别与伤感。
- 锦瑟:象征美好的时光,常用以引申为人生的繁华与短暂。
- 芙蓉城主:指代暗恋或思念的对象,带有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
- 红缕: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记忆,暗示着对往昔的执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炳照,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展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迁和个人的情感纠葛,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长亭怨慢 再叠前韵》以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深邃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淡淡忧伤的画面。诗的开篇,描绘了窗外的自然景象,蛛网与飞絮的结合,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接着,诗人通过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了对已逝青春的哀悼与对爱情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孤独感的深切体悟。特别是“锦瑟似华年,问怎忍,无端抛此”的反思,直击人心,令人感同身受。诗的结尾,燕子的归来成为一抹希望的象征,尽管一切都已无法重来,但那份情感却依然存在,仿佛在提醒着诗人要珍惜曾经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蛛网闲黏飞絮”:描绘诗人悠闲的心情与细腻的景象。
- “淡月轻烟,暗凝窗户”:营造出朦胧的夜景,渲染情感的氛围。
- “一夜东风,落花狼藉又如许”: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美好的消逝。
- “杜鹃啼血,空绕遍庭前树”:杜鹃鸟的啼鸣成为情感的寄托,表达思念之苦。
- “锦瑟似华年”:华美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感叹青春的短暂。
- “问怎忍,无端抛此”: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无法释怀的情感。
- “叹青衫落拓,湿透泪痕无数”:青衫象征年华的逝去,泪痕展现内心的痛苦。
- “吟魂唤起,料难把玉箫重付”:吟唱的灵魂难以再托付情感。
- “更怅望尘海茫茫”: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 “倩谁觅,芙蓉城主”:对美好爱情的寻找与渴望。
- “只燕子归来,仍系当时红缕”:希望的象征,虽然伤感依旧,但情感未曾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锦瑟”,展现其美丽而短暂。
- 拟人:杜鹃啼叫似乎在为诗人悲伤,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结构工整,增加了音乐性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爱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蛛网:象征时间的无常与细腻。
- 杜鹃:象征思念与哀怨。
- 锦瑟:象征美好时光与青春的短暂。
- 燕子:象征希望与回忆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锦瑟”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伤感的情绪
- C. 自然的景象
-
“杜鹃啼血”中杜鹃代表什么?
- A. 快乐
- B. 哀怨
- C. 希望
-
诗人对于过去的情感态度是?
- A. 忘却
- B. 怀念与感伤
- C. 满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内心的挣扎,但李清照的笔调更加细腻,情感更为直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人生的苦涩与对亲人的思念,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