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时间: 2025-04-29 01:4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作者: 高茹 〔清代〕
碧窗底渐消残暑,捧诵瑶笺,柔情如许。
人月双圆,箫鸾佳偶,羡仙侣。
蟾宫一阕,赢得个离情苦。
病绿与愁红,早翻尽周郎曲谱。
凄楚。倚雕栏十二,拍遍断肠词句。
昙花谢也,是否作碧城仙主。
争奈向落叶秋风,消尽了远山眉妩。
怕掩卷悲吟,满院虫声如雨。
白话文翻译:
在碧窗下,残暑渐渐消退,我捧着美丽的诗笺,柔情似水。
人月相圆,箫声和鸾声相伴,羡慕那对神仙眷侣。
蟾宫中的一曲,赢得离别的苦涩情怀。
病态的绿色和愁苦的红色,早已将周郎的曲谱翻尽。
我感到凄楚,倚着雕花的栏杆,拍打着满腔的断肠词句。
就算昙花已经凋谢,是否能成为碧城的仙主呢?
可惜在秋风的吹拂下,远山的妩媚也随之消逝。
我害怕掩卷而悲吟,满院的虫鸣如雨声般萦绕。
注释:
- 碧窗:指清凉的窗户。
- 瑶笺:指精美的纸张,通常用于书写诗词。
- 人月双圆:形容人和月亮都圆满,常用来比喻团圆的美好。
- 蟾宫:月亮,传说中有蟾蜍居住。
- 周郎曲谱:指东周时期的乐曲,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 昙花:一种美丽但短暂的花朵,象征短暂的美好。
- 碧城仙主:指理想中的美好境界或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茹,清代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著称。她的词作常常以女性的视角抒发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家国情怀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渗透着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是一首深情而又凄婉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深切情感与思索。开篇以“碧窗底渐消残暑”引入,清凉的窗下,正是离愁别绪的开始。随着夏季的结束,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内心的柔情与思念愈发显得浓烈。词中提到的“人月双圆,箫鸾佳偶”,不仅描绘了美好的场景,也暗含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蟾宫一阕,赢得个离情苦”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苦涩。通过“病绿与愁红”一联,诗人用色彩的对比表达内心的忧伤,意象鲜明而生动,更增添了整首词的情感厚度。诗人倚栏而立,痛苦吟诵着断肠词句,感受到一种无处诉说的孤独。
整首词在描绘美好与苦涩的对比中,流露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诗人既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无奈。通过对秋风、远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令人感慨不已。整首词不仅细腻动人,更富有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窗底渐消残暑”:窗下的夏日余热渐去,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捧诵瑶笺,柔情如许”:捧着美丽的纸笺,表达了温柔的情感。
- “人月双圆,箫鸾佳偶,羡仙侣”:人和月亮都圆满,羡慕那对神仙眷侣。
- “蟾宫一阕,赢得个离情苦”:月亮中的音乐带来了离别的苦涩。
- “病绿与愁红,早翻尽周郎曲谱”:色彩的对比反映了内心的忧伤与失落。
- “凄楚。倚雕栏十二,拍遍断肠词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
- “昙花谢也,是否作碧城仙主”:即使短暂的美好,也渴望成为理想的象征。
- “争奈向落叶秋风,消尽了远山眉妩”:秋风吹落,远山的美丽随之消逝。
- “怕掩卷悲吟,满院虫声如雨”:担心掩卷而悲吟,院子里虫鸣如雨般响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蟾宫”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拟人:虫声如雨,传达了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病绿与愁红”,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思念与人生无常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残酷的无奈,情感真挚且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窗:象征清幽的环境,寄托情感。
- 瑶笺:象征美好与柔情的载体。
- 蟾宫:象征理想与梦幻。
- 秋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 虫声:象征孤独与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窗底渐消残暑”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暗示季节变化
- B. 表达离别之情
- C. 描绘月亮
-
“人月双圆,箫鸾佳偶”中的“佳偶”指代什么?
- A. 朋友
- B. 情侣
- C. 亲人
-
诗中提到的“秋风”象征着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时光的流逝
-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高茹的《长亭怨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离别与思念之情,但高茹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强调内心的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论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份内容涵盖了《长亭怨慢》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