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年常作客,一宿似还家。
古道多垂柳,荒村正落花。
岸侵溪水阔,云淡夕阳斜。
壁上诗堪和,挥毫趁晚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与感受。十年来,作者常常身为客人,今天的短暂住宿却让他感到像回到了家一样。走在古老的道路上,满目垂柳,荒村中正值花落时节。河岸伸向宽广的溪水,云彩淡淡,夕阳斜照。墙壁上的诗句可以和我对和,我在这美好的晚霞之下挥毫书写。
注释:
- 十年常作客:指作者常年在外游历,身为客人。
- 一宿似还家:形容短暂的住宿让他感到亲切,仿佛回到家中。
- 古道多垂柳:古老的道路两旁长满了垂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荒村正落花:荒凉的村庄里正是花落的季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岸侵溪水阔:岸边河水宽广,描写了自然景色的开阔。
- 云淡夕阳斜:天边的云彩轻薄,夕阳斜照,营造出柔和的光线。
- 挥毫趁晚霞:在美丽的晚霞映衬下写诗,表达了创作的灵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兴祖,清代诗人,生平及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旅途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游历和寄居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诗人借此抒发对旅途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的依恋,诗人在长年漂泊的生活中,虽然在外,却在这一夜的住宿中找到了家的感觉。诗的开头“十年常作客,一宿似还家”,以对比的方式,表现了游子心中的深沉思念。接下来的描写中,古道、垂柳、落花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略显萧瑟的自然环境,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岸侵溪水阔,云淡夕阳斜”,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谧。最后一句“壁上诗堪和,挥毫趁晚霞”,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也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年常作客:说明诗人长期在外游历,身在异乡。
- 一宿似还家:短暂的休息让他感到亲切,宛如回到了家。
- 古道多垂柳: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荒村正落花: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岸侵溪水阔:河岸宽广,展现自然的开阔与自由。
- 云淡夕阳斜:形容晚霞的美丽,为诗的意境增添了柔和感。
- 壁上诗堪和:墙上有诗可以对和,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共鸣。
- 挥毫趁晚霞:在美丽的晚霞下挥笔书写,体现了创作的灵感与快乐。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岸侵溪水阔,云淡夕阳斜”,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使用了自然意象如“古道”、“垂柳”、“落花”等,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落花”传达出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旅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旅途中寻找归属感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古道: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流逝。
- 垂柳:代表着柔美与哀愁,暗示思乡之情。
- 落花: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溪水:象征着流动与自由,代表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夕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年常作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旅途的喜悦
- C. 对朋友的依赖
-
“岸侵溪水阔”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安静
- B. 生命的宽广
- C. 亲情的深厚
-
诗人最终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家乡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过故人庄》:展现了友谊与归属感,和李兴祖的作品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兴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