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复上人游吴》
时间: 2025-01-27 03:2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钟陵花满烟,
袈裟东上木兰船。
地浮彭蠡江声转,
山入姑苏海气连。
千里从师应未晚,
五湖为客谩多年。
遥知后夜相思处,
坐看中天好月圆。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钟陵,花朵盛开,烟雾缭绕。穿着袈裟的我,乘坐木兰船向东而行。地面上,彭蠡江的水波声渐渐回荡,远山与姑苏的海气相连。千里之外跟随师父学习,应该还不算晚;我在五湖四海漂泊,已经很多年。遥远的夜晚,我知道你在思念的地方,坐看中天明月如圆。
注释:
- 钟陵:指的是钟山和陵园,典型的江南景致。
- 袈裟:佛教僧侣的衣服,象征着修行。
- 木兰船:一种江南水乡的船只,适合在湖泊中行驶。
- 彭蠡江:指的是现在的彭蠡湖,江声象征着水面波动的声音。
- 姑苏:古称苏州,著名的水乡城市,代表了江南的美丽。
- 五湖:指的是四海八荒,表示漂泊的生活。
- 中天:指的是夜空的正中,明月高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太古(约公元1295年-约公元1370年),元代诗人,字子元,号太古,山西人。熊太古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尤其擅长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熊太古游历江南之际,表达了他对师友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道路和修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复上人游吴》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开头两句以“二月钟陵花满烟”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随着“袈裟东上木兰船”的出现,诗人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自身的旅行,暗示着他对于佛教修行的追求以及对师父的追随。
接下来的“地浮彭蠡江声转,山入姑苏海气连”,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出江南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这里,水波的声音和山海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令人向往。
后半部分则从自然景观转向内心情感的抒发。“千里从师应未晚”表达了对学习与成长的渴望,尽管漂泊已久,仍然不觉得晚。最后两句“遥知后夜相思处,坐看中天好月圆”更是将思念之情提升到月圆之夜的境界,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熊太古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远的情怀,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人的寄语,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钟陵花满烟:描绘了春天钟陵的花朵盛开,氤氲的烟雾,渲染出春日的美好景象。
- 袈裟东上木兰船:作者穿着袈裟,搭乘木兰船向东,暗示着他在追随师父的路上。
- 地浮彭蠡江声转:江水波动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象征着宁静与流动感。
- 山入姑苏海气连:远山与姑苏的海气相连,描绘出江南山水的壮丽。
- 千里从师应未晚:表达了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强调了永远不晚的努力精神。
- 五湖为客谩多年:流浪于五湖四海,感受到生活的孤独与漂泊。
- 遥知后夜相思处:思念的情感在心中涌动,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
- 坐看中天好月圆:在这美好的夜晚,坐看明月,寄托对月圆人团的美好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里从师应未晚,五湖为客谩多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月圆”象征团圆和思念,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
- 意象:如“袈裟”、“木兰船”、“江声”等,形成了江南特有的文化意象,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春天的热爱、对修行的渴望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展现的宁静与美好,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期盼与追求,表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钟陵:象征着江南的温暖与生机。
- 袈裟:象征着佛教修行与内心的追求。
- 木兰船:代表着江南水乡的生活方式。
- 彭蠡江:象征自然的声音与流动。
- 月:象征团圆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袈裟”是什么?
A. 与自然相关的物品
B. 佛教僧侣的衣服
C. 船只的名称 -
诗人在哪个季节写下这首诗?
A. 冬季
B. 春季
C. 秋季 -
“遥知后夜相思处,坐看中天好月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描绘月夜的意境。
- 《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相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