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雪 赵蕃 〔宋代〕 寒气春深未肯归,雪花夜半忽成飞。 耳闻北地常如此,身老南方见苦稀。 卜岁唯知念丰歉,谈天不敢议祥袜。 江陵见李迷高下,千树郭西疑是蜚。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深,寒气仍未退去,半夜里雪花突然飘飞。 听说北方经常这样,而我年老在南方,见到这样的景象却很少。 预测年景只关心丰收与否,谈论天象不敢涉及吉祥的预兆。 在江陵看到李树高低错落,城西的千树仿佛在飞翔。
注释:
- 寒气:指寒冷的气候。
- 雪花:指雪。
- 北地:指北方地区。
- 身老南方:作者年老时居住在南方。
- 卜岁:预测年景。
- 丰歉:丰收与歉收。
- 谈天:谈论天象。
- 祥袜:吉祥的预兆。
- 江陵:地名,今湖北江陵。
- 李:指李树。
- 郭西:城西。
- 蜚:飞翔的样子。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春雪》描绘了春天寒气未退,雪花突然飘飞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北方与南方气候差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雪为主题,通过对比北方与南方的气候差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首句“寒气春深未肯归”,点明了春天虽至,但寒气依旧,为后文的雪花飘飞做了铺垫。第二句“雪花夜半忽成飞”,以“忽”字突出了雪花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增强了诗的动态感。后两句通过对北方与南方气候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常见春雪的熟悉和对南方罕见春雪的惊讶。最后两句以江陵的李树和城西的千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雪中的静谧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首句“寒气春深未肯归”,用“未肯归”形容寒气的顽固,暗示了春天的迟到。
- 第二句“雪花夜半忽成飞”,用“忽”字强调了雪花的突然性,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第三句“耳闻北地常如此”,通过“耳闻”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春雪的了解。
- 第四句“身老南方见苦稀”,用“见苦稀”表达了作者在南方见到春雪的稀罕。
- 第五句“卜岁唯知念丰歉”,表达了作者对年景的关心。
- 第六句“谈天不敢议祥袜”,用“不敢”表达了作者对天象的敬畏。
- 第七句“江陵见李迷高下”,通过“迷高下”描绘了李树在春雪中的朦胧美。
- 第八句“千树郭西疑是蜚”,用“疑是蜚”形容了城西千树在春雪中的飞翔之姿。
意象分析:
- 寒气:象征着冬天的残留,暗示了春天的迟到。
- 雪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也反映了自然的变化无常。
- 北地:象征着作者的故乡,与南方形成对比。
- 李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春雪形成对比。
- 千树: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春雪形成和谐的画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花夜半忽成飞”形容了什么现象? A. 春天的到来 B. 雪花的突然飘飞 C. 寒气的退去 答案:B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北方春雪的熟悉 C. 对南方春雪的惊讶 答案:C
-
诗中的“卜岁唯知念丰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天象的敬畏 B. 对年景的关心 C.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天的宁静,与春雪的景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