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江南作田家忙》
时间: 2025-01-10 22:2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田家政用此时忙,不问儿童与翁媪。五溪之俗殊江南,刀耕火种不知蚕。劝农未有陶苏句,俗陋不改奚多谈。
白话文翻译
南风轻轻吹动着原野上的草,稻秧成熟、麦子收割、蚕事也接近尾声。农民们正是在这个时候忙碌起来,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都不例外。五溪地区的习俗与江南大不相同,他们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却不知道养蚕。虽然劝农的诗句没有陶渊明和苏轼那样的名句,但习俗的陋习不改,又有什么好谈的呢?
注释
- 南风:指温暖的春风。
- 原头草:原野上的草。
- 秧老:稻秧成熟。
- 蚕向了:蚕事接近尾声。
- 田家:农民。
- 政用:正是在。
- 五溪:地名,指五溪地区。
- 刀耕火种:古代的一种原始耕作方式。
- 陶苏句:指陶渊明和苏轼的诗句,他们都有关于农事的诗作。
- 俗陋:习俗的陋习。
- 奚多谈:有什么好谈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农村景象和表达农民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农村在春夏之交的繁忙景象,同时对比了五溪地区的原始耕作方式,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陋习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农村在春夏之交的繁忙景象,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和生活的艰辛。诗中“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一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农忙时节的景象。后文对比五溪地区的原始耕作方式,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陋习的批评。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风吹动原头草:以南风和原头草为意象,描绘了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象。
- 秧老麦收蚕向了:具体描绘了农忙时节的景象,稻秧成熟、麦子收割、蚕事接近尾声。
- 田家政用此时忙:强调农民在这个时候的忙碌。
- 不问儿童与翁媪:说明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要参与农忙。
- 五溪之俗殊江南:对比五溪地区与江南的习俗差异。
- 刀耕火种不知蚕:具体描述五溪地区的原始耕作方式。
- 劝农未有陶苏句: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但自己的诗句不如陶渊明和苏轼。
- 俗陋不改奚多谈:批评陋习不改,没有什么好谈的。
修辞手法:
- 拟人:“南风吹动原头草”中的“吹动”赋予南风以人的动作。
- 对比:通过对比江南和五溪地区的习俗,突出江南农忙的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农忙景象的描绘和对五溪地区原始耕作方式的对比,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陋习的批评,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风: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原头草:代表自然景象,衬托农忙时节的背景。
- 秧老麦收蚕向了:具体描绘农忙时节的景象,体现农民的勤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溪之俗”与江南的习俗有何不同? A. 五溪地区采用刀耕火种,不知养蚕 B. 江南地区采用刀耕火种,不知养蚕 C. 五溪地区和江南地区习俗相同 D. 江南地区采用刀耕火种,知养蚕
-
诗中“秧老麦收蚕向了”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陶苏句”指的是谁的诗句? A. 陶渊明和苏轼 B. 陶渊明和苏辙 C. 陶渊明和苏洵 D. 陶渊明和苏东坡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与赵蕃的诗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展现了豪放的气概,与赵蕃的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陶渊明集》
- 《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