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寒夜,用无名氏韵》

时间: 2025-01-25 22:57:37

更声起、悠悠隔墙。

月华明、渐渐窥床。

扇泥炉,拨马通,煎瓦釜,生鱼眼,者一向习以为常。

枕上南柯梦杳茫。

不解著何因费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醉东风·寒夜
更声起悠悠隔墙。月华明渐渐窥床。扇泥炉,拨马通,煎瓦釜,生鱼眼,者一向习以为常。枕上南柯梦杳茫。不解著何因费想。

白话文翻译:

在寒夜里,悠扬的更声从墙外传来。明亮的月光渐渐照进我的床边。扇动着泥炉,拨通了马匹的声音,煎着瓦釜,似乎眼前生出鱼的眼睛,这些我早已习以为常。枕边的南柯梦却模糊不清,让我不明白为何总是费尽心思去思索。

注释:

  • 更声: 指夜间的更鼓声,常用来报时。
  • 月华: 月光。
  • 扇泥炉: 形容用扇子扇动泥制的炉子,可能指煮食物。
  • 拨马通: 指拨动马匹,可能是形容马的叫声。
  • 煎瓦釜: 形容用瓦制的锅子烹饪。
  • 南柯梦: 指南柯一梦,典出《南柯太守传》,形容梦境的虚幻不真。

典故解析:

“南柯一梦”出自《南柯太守传》,讲述一个人梦见自己成为太守,生活富贵,醒来却发现一切都是梦境。这里用来表现梦境的虚幻和人生的短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古,现代诗人,擅长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当代人的情感与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出深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孤独与思念。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梦境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沉醉东风·寒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悠扬的更声、明亮的月华和温暖的炉火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沉醉于生活的细节之中,却又不免陷入对梦境的思考。

“南柯梦杳茫”的意象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虚无与无常。诗人在梦与现实之间徘徊,似乎在质疑生活的意义。整首诗在轻松的表面下,蕴含着对人生深刻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更声起悠悠隔墙: 夜晚的更鼓声在墙外悠扬传来,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2. 月华明渐渐窥床: 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悄悄照射在床上,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3. 扇泥炉,拨马通: 形象描绘生活的琐碎,扇动炉火和马的声音,展现了忙碌的生活场景。
  4. 煎瓦釜,生鱼眼: 形容烹饪的情景,似乎生活中平常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美。
  5. 者一向习以为常: 这些琐事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习以为常。
  6. 枕上南柯梦杳茫: 梦境模糊不清,表现出对人生的困惑。
  7. 不解著何因费想: 不明白为何总是要费心思去思考这些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南柯梦”比喻人生的虚幻。
  • 拟人: 将月光和声音描绘得如同有生命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细致观察与对梦境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唤起了人们对真实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更声: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月华: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映衬出孤独。
  • 泥炉: 代表温暖与生活的细节。
  • 南柯梦: 体现了人生的虚幻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更声”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鸟鸣
    • B. 鼓声
    • C. 风声
    • D. 水声
  2. “南柯梦”出自哪部作品?

    • A. 红楼梦
    • B. 南柯太守传
    • C. 西游记
    • D. 三国演义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哀愁
    • C. 思考
    • D. 宁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袁思古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袁思古更注重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