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草堂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惕庵联句韵 其三》
时间: 2025-01-23 22:1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衣野屐四朝臣,老窃班行荷缙绅。
午谷逃虚东海上,卯桥访旧大江滨。
岁深老树垂斑瘿,风细平湖积素鳞。
归去吏书无却事,偃松高桂识吾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
穿着山野的衣服,脚踏草鞋的我,曾是四朝的臣子;
如今却隐退在老树下,沦为清闲的隐士。
在午后的山谷中,我逃避虚幻的东海;
在卯桥边,我去探访旧友,徘徊于大江之滨。
年深日久,老树上挂满斑点;
微风吹拂,平静的湖面上积聚着白色的鱼鳞。
归去时,吏书上没有没有需要处理的事务;
而那偃松和高桂,早已识别出我真实的身份。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衣:山野间的衣服,象征隐逸生活。
- 野屐:用草或木制成的鞋,表示简朴的生活。
- 缙绅:指文官,代表高官显贵。
- 午谷:指午后的山谷。
- 卯桥:地名,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旧友聚集之地。
- 斑瘿:树木上因病变而产生的斑点,象征岁月的沧桑。
- 素鳞:白色的鱼鳞,象征清澈的湖面。
- 偃松高桂:指高大的松树和桂树,象征隐士的志向和品格。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东海”、“大江”可能暗示了隐士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追求,而“老树”、“平湖”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隐士的身份和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俊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士人家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常以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具有浓厚的隐逸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隐居生活时期,描绘了他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衣野屐”的形象开篇,描绘出一种朴素而随性的隐士生活。诗人在四朝的官场中曾是显贵,如今却选择了归隐。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反思与超脱。诗中提到的“午谷逃虚东海上”,通过午后的宁静和东海的辽阔,营造出一种逃避世俗纷扰的氛围。后面的“卯桥访旧大江滨”则表现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象,老树的斑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风细平湖积素鳞”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最后两句“归去吏书无却事,偃松高桂识吾真”更是将诗人的心境升华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表达了他回归自然、追寻真实自我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清静无为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衣野屐四朝臣:自我介绍,表明身份的变化,强调隐逸生活的选择。
- 老窃班行荷缙绅: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老年人对权贵的轻视。
- 午谷逃虚东海上:表达逃避浮华与虚幻,回归自然的渴望。
- 卯桥访旧大江滨:表现对旧友的思念与对往昔的追忆。
- 岁深老树垂斑瘿:岁月的痕迹,象征人生的历程与沧桑。
- 风细平湖积素鳞:营造宁静的自然氛围,展现内心的平和。
- 归去吏书无却事:强调隐士生活的自在与无拘无束。
- 偃松高桂识吾真:表达对自我真实身份的认同,告别世俗的束缚。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对比、象征和意象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自然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真实自我的认同和对过去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衣:隐士的象征,代表自然与清净。
- 野屐:简朴生活的体现,强调与世无争。
- 老树:岁月的象征,代表经历与智慧。
- 平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松桂:高洁的品格,象征隐士的志向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俊生活的朝代是?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东海”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追求自由
C. 官场生活
D. 故乡 -
“偃松高桂”中的“高桂”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高洁的品格
C. 自然的美
D. 年龄的增大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色。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林俊的《东郭草堂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惕庵联句韵其三》与王维的《终南山》都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与自然的交融,后者则强调了山的雄伟与自然的宁静。两者在意境上互为映衬,展现了不同的隐士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林俊研究》
- 《隐逸文化与明代诗歌》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