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葛宇宽孝廉》

时间: 2025-04-23 06:47:20

九县豺狼满,君来漳海滨。

江山非禹甸,日月隔尧天。

皂帽从为客,青云懒著鞭。

谁怜好才调,长欠一杯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葛宇宽孝廉
作者:林朝崧 〔清代〕

九县豺狼满,君来漳海滨。
江山非禹甸,日月隔尧天。
皂帽从为客,青云懒著鞭。
谁怜好才调,长欠一杯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满是豺狼的地方,意指社会动荡不安,而你却来到了漳海的海滨。这里的江山并不像大禹治水所创造的那样安定,日月也仿佛隔着尧天而存在,意味着历史的久远与变迁。皂帽(指官帽)只不过是暂时的客人,而青云之上的地位也懒于追求,表现出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最后,谁来怜惜我的才华与志向,常常缺少一杯酒的款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注释:

  • 豺狼:比喻社会动荡、恶劣的环境。
  • 漳海:指中国福建省的漳州,因其海滨而有名。
  • 禹甸:指大禹治水后所开垦的土地,象征安定的国家。
  • 皂帽:古代官员佩戴的帽子,象征官职。
  • 青云:指高官厚禄的地位。
  • 长欠:长期缺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朝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闻名,常表现对政治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抒发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字句简练而富有力量,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开篇即“九县豺狼满”,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社会的不安和动荡。接着“君来漳海滨”,转而引入个人的经验,表明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中,诗人选择了一个相对宁静的地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江山非禹甸,日月隔尧天”,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对现实的无奈,也隐含着对理想王朝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而“皂帽从为客,青云懒著鞭”,则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的冷漠与对名利的淡化,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最后一句“谁怜好才调,长欠一杯钱”,以一种自嘲的语气结束全诗,既是对自己才华未被重视的感慨,也是对现实生活困境的无奈反映。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县豺狼满:描绘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象征着混乱与危险。
  2. 君来漳海滨:引入对话,表示与某位友人的交往,转向个人的情感。
  3. 江山非禹甸:怀念昔日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失落感。
  4. 日月隔尧天:强调历史的遥远与现实的差距,增加了时空的厚重感。
  5. 皂帽从为客:表现出对官场的淡漠,反映了对功名的无所谓态度。
  6. 青云懒著鞭:象征不愿追求名利,强调了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7. 谁怜好才调:质疑社会对才华的漠视,表达了孤独与无奈。
  8. 长欠一杯钱:自嘲与现实困境的结合,表明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会动荡比作“豺狼”,加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皂帽”与“青云”,形成了内在的对比,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感悟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豺狼:象征社会的不安与威胁。
  • 漳海:代表一种相对宁静的环境,形成对比。
  • 皂帽:官职的象征,反映对权力的冷漠。
  • 青云:象征理想与名利,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县豺狼”是用来比喻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社会动荡
    C. 个人情感
    答案:B

  2. “江山非禹甸”的意思是: A. 理想的社会
    B. 现实的失落
    C. 历史的沧桑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社会的愤怒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反映战乱后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登高》:杜甫,结合个人与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赠友人》(王之涣)与此诗都关注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但王之涣的作品更为乐观,强调友情的温暖,而林朝崧的诗则显得更为沉重和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林朝崧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