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黄巢矶之险,心悸久之》
时间: 2025-01-26 04:02: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云到晓不教收,
初日微明又却休。
雨为岸花新洗面,
水撩江草只摇头。
千篙百棹力都竭,
十里九矶船正愁。
若到峡中应更险,
却思峡外是安流。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云彩到天亮也不愿散去,
初升的太阳微微亮起又立刻消失。
雨水洗净了岸边的花朵,
水波轻轻撩动着江边的草,只能摇摇头。
千根竹篙和百只船桨都已竭尽全力,
十里之内的九个矶石让船只感到忧愁。
如果进入峡谷中,情况必定更加危险,
但想一想峡谷外却是平静的水流。
注释
- 夜云:指夜晚的云,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象征着烦恼和不安。
- 初日微明:早晨初升的太阳,微弱的光线,暗示着希望的萌芽。
- 雨为岸花新洗面:雨水洗净了岸边的花,象征着新生和洗涤。
- 千篙百棹:形容船只的桨和竹篙,非常繁多,暗示艰难的航行。
- 峡中:指狭窄的水道,通常意味着危险。
- 安流:平静的水流,代表安全和舒适的境地。
典故解析
诗中未显著提及特定的典故,但“峡中”与“安流”的对比隐射出古代文人对险境与安宁的思考,常见于古诗词中。峡谷的险恶与外界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充满了人情味。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黄巢矶以险峻著称,成为诗人心中不安的象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黄巢矶的水边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夜云到晓不教收”引入,展现了夜晚的压抑和不安,仿佛在暗示人生的艰难旅程。接着,诗人利用“初日微明又却休”来表达希望的渺小和脆弱,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雨为岸花新洗面,水撩江草只摇头”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雨水洗净了花朵,带来了清新,然而水波轻轻撩动江草,似乎又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无奈。紧接着,诗人用“千篙百棹力都竭,十里九矶船正愁”展现了行船的艰辛,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竭尽全力的景象,表现出对生活的沉重感。
最后,诗人以“若到峡中应更险,却思峡外是安流”结束,带有哲理性的思考。峡中的危险与峡外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人生的道路上虽有艰险,但依然要珍惜那份宁静与安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云到晓不教收:夜晚的云彩在黎明时分不愿散去,暗示着抑郁和困扰。
- 初日微明又却休:初升的太阳光线微弱,却又迅速消失,象征希望的短暂。
- 雨为岸花新洗面:雨水洗净了岸边的花朵,传达出一丝清新和活力。
- 水撩江草只摇头:水波轻轻拍打江草,草只能摇头,显示出无奈和无助。
- 千篙百棹力都竭:无数的竹篙和船桨都已尽力而为,表达了航行的艰辛。
- 十里九矶船正愁:十里之内有九个矶石,船只行驶艰难,愁苦重重。
- 若到峡中应更险:若是进入峡谷,情况会更加危险,反映出对未来的担忧。
- 却思峡外是安流:但想到峡谷外的水流是平静的,给人以安慰。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出现险境与安宁的对比,突出人生的复杂性。
- 象征:黄巢矶的险阻象征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 拟人:水波撩动草叶的描写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黄巢矶的险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艰难险阻的感悟,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云:象征烦恼和不安。
- 初日:象征希望和新生,但又短暂。
- 岸花:代表美好和生机。
- 水草:暗示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 千篙百棹:象征努力和奋斗的艰辛。
- 峡中:象征险境和困境。
- 安流:象征安全和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篙百棹”指的是什么? A. 船只的数量
B. 船桨和竹篙
C. 水草的数量
D. 岸边的花朵 -
诗中“若到峡中应更险”中“峡中”象征什么? A. 安全的地方
B. 繁华的城市
C. 艰难险境
D. 美丽的自然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面对困难的勇气
C. 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回望黄巢矶之险》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前者更注重描绘自然环境中的艰难,而后者则侧重于表达个人的愁苦与无奈。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杨万里及其诗歌的详细分析。
- 《中华诗词大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详尽注释和背景资料。
- 《古代文学研究》——对宋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