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在荔支梢上,人行抹利花间。但觉胸吞碧海,不知身落南蛮。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在荔枝的枝头上,人们走在芬芳的花间。只感觉胸中如同吞下了碧蓝的大海,却不知自己已经身处遥远的南蛮之地。
注释
- 荔支:即荔枝,南方水果,因其果实美味而闻名。
- 抹利花:可能指一种花,或为“抹”字的用法表达花香袭人。
- 胸吞碧海:形容心中感受极为壮阔,似乎能包容大海一般的情感。
- 南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带有一定的地域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诗、词、文皆有成就,尤其以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生活细节,展现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夜归的情境,诗人通过对月光、花香的描绘,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和辽阔,反映了他在南方生活的舒适与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在“月在荔支梢上”一句中,月光与荔枝的结合,不仅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欢愉。接下来的“人行抹利花间”更是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人与环境的和谐。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内心的感受,“但觉胸吞碧海”表达了诗人心中博大的情怀与对生活的热爱,而“不知身落南蛮”则带有一丝幽默和自嘲,似乎在说自己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沉醉,忘却了身处的现实与地理位置,表现出一种对身外之物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深邃的情感,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艺术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在荔支梢上:
- 描绘夜晚的月亮,照在荔枝的枝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人行抹利花间:
- 人们在花间漫步,感受到花香扑鼻,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但觉胸吞碧海:
- 诗人心中感受到如同大海般浩瀚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
不知身落南蛮:
- 诗人在享受这一切时,竟然忘却了自己身处的地方,表现出对环境的沉醉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碧海”,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广阔与深邃。
- 拟人:月光与荔枝的描绘使自然景物呈现出生命的气息,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自我心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在美好夜晚中的惬意与忘我,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环境的融入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安宁。
- 荔支:代表南方的特色,暗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 碧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情感,表现诗人心灵的开放与包容。
- 南蛮:带有地域色彩,反映诗人对南方生活的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在荔支梢上”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胸吞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宁静
- C. 广阔
- D. 寂寞
-
诗人对南蛮的描写带有何种情感?
- A. 怀念
- B. 反感
- C. 轻视
- D. 无所谓
答案
- B. 夏天
- C. 广阔
- A.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宴客夜归六言》的对比:
- 都描绘了月光之美,但《静夜思》更多的是孤独的思念,而《宴客夜归六言》则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
- 《杨万里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宴客夜归六言》的诗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