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省城急报》

时间: 2025-02-04 16:14:57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

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

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省城急报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 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 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 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白话文翻译

在黄鹄矶头,泪水染红了脸颊,亲手杀死都堂如同儿戏一般。 骑马飞奔,尘土飞扬,紧急报书一夜之间三次送达。 天子圣明,臣子们束手无策,心中决断处理天下大事。 二百年来良好的法制,如今像星辰破裂,纷纷坠落。 天长地久,宫门深锁,呼喊无人听见,健壮的马匹也难以驾驭腐朽的缰绳。 书生痛哭,依靠着蒿草篱笆,有钱也难以买到青山的翠绿。

注释

  • 黄鹄矶: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重要地点。
  • 都堂:指官府或官吏。
  • 飞鞍叠骑:形容骑马飞奔的情景。
  • 报书:紧急的文书或消息。
  • 天子圣明:指皇帝英明。
  • 敛手:束手无策。
  • 纪网:法制、规章。
  • 辰裂星纷:比喻法制崩溃,秩序混乱。
  • 天长阍永:形容宫门深锁,难以接近。
  • 健马那堪持朽辔:比喻有能力的人难以驾驭腐朽的制度。
  • 书生痛哭倚蒿篱:形容书生无助和悲痛。
  • 有钱难买青山翠:比喻物质财富无法换取自然美景或精神慰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他是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反对模拟古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末年政治腐败、法制崩溃的社会现实。诗中通过描绘紧急报书、天子圣明而臣子无能、法制崩溃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悲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急促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明代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景象。诗中“黄鹄矶头红染泪”一句,以泪水的红色象征血腥和悲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悲剧。“手杀都堂如儿戏”则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混乱和无序的状态。

“飞鞍叠骑尘碾尘”和“报书一夕三回至”通过紧急的报书传递,突出了时局的紧迫和危机感。“天子圣明臣敛手”一句,讽刺了天子虽圣明,但臣子却无能无力,无法挽救局势。

“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则直接指出了法制崩溃的严重后果,象征着社会秩序的彻底瓦解。“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进一步强调了制度的腐朽和无力。

最后两句“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悲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遗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鹄矶头红染泪:以泪水的红色象征血腥和悲痛,预示悲剧。
  2. 手杀都堂如儿戏:形容政治混乱,杀戮如同儿戏。
  3. 飞鞍叠骑尘碾尘:形容紧急传递消息的情景。
  4. 报书一夕三回至:强调消息的紧急和频繁。
  5. 天子圣明臣敛手:讽刺天子虽圣明,但臣子无能。
  6. 胸臆决尽天下事:形容天子决断天下大事。
  7. 二百年来好纪网:指法制良好。
  8. 辰裂星纷委平地:比喻法制崩溃,秩序混乱。
  9. 天长阍永叫不闻:形容宫门深锁,难以接近。
  10. 健马那堪持朽辔:比喻有能力的人难以驾驭腐朽的制度。
  11. 书生痛哭倚蒿篱:形容书生无助和悲痛。
  12. 有钱难买青山翠:比喻物质财富无法换取自然美景或精神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鹄矶头红染泪”中的“红染泪”比喻血腥和悲痛。
  • 拟人:如“手杀都堂如儿戏”中的“如儿戏”拟人化形容杀戮的轻率。
  • 对仗:如“飞鞍叠骑尘碾尘”中的“飞鞍叠骑”与“尘碾尘”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急促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明代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法制崩溃和未来悲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鹄矶头:重要地点,象征政治中心。
  • 红染泪:象征血腥和悲痛。
  • 手杀都堂:象征政治混乱和无序。
  • 飞鞍叠骑:象征紧急传递消息。
  • 报书:象征紧急和频繁的消息。
  • 天子圣明:象征天子的英明。
  • 敛手:象征臣子的无能。
  • 纪网:象征法制和规章。
  • 辰裂星纷:象征法制崩溃和秩序混乱。
  • 天长阍永:象征宫门深锁,难以接近。
  • 健马那堪持朽辔:象征有能力的人难以驾驭腐朽的制度。
  • 书生痛哭倚蒿篱:象征书生的无助和悲痛。
  • 有钱难买青山翠:象征物质财富无法换取自然美景或精神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鹄矶头红染泪”中的“红染泪”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悲痛 C. 愤怒 D. 平静

  2. “手杀都堂如儿戏”中的“如儿戏”形容什么? A. 严肃 B. 轻率 C. 庄重 D. 认真

  3. “二百年来好纪网”中的“纪网”指什么? A. 法制 B. 渔网 C. 纪律 D. 网络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通过长江东逝水的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悲观。

诗词对比

  • 《闻省城急报》与《登幽州台歌》: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悲观,但《闻省城急报》更侧重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描绘,而《登幽州台歌》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袁宏道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对袁宏道的《闻省城急报》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