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遣兴》
时间: 2025-02-04 15:38: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 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 庭鹤惯侵孤坐影,邻鸡应信夜吟声。 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七十岁的人生已经过半,何时才能实现功名? 为了微薄的米粮而弯腰,真是羞愧至极; 背靠城郭的田地荒芜,不如努力耕作。 庭院中的鹤习惯了侵扰我孤独的身影, 邻居的鸡应该相信我夜晚吟诗的声音。 近年来我更期待贤良的诏书, 虽然松江近在咫尺,我却还未洗去帽上的缨。
注释:
- 七十浮生:指作者七十岁的人生。
- 徒劳:白费力气,没有成效。
- 折腰:弯腰,这里指为了生计而屈服。
- 米贱:米价低廉,指生活贫困。
- 负郭田荒:背靠城郭的田地荒芜。
- 庭鹤:庭院中的鹤。
- 孤坐影:孤独的身影。
- 邻鸡:邻居家的鸡。
- 夜吟声:夜晚吟诗的声音。
- 贤良诏:指朝廷选拔贤良的诏书。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松江:地名,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未濯缨:未洗去帽上的缨,比喻未得到官职或未实现抱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此诗反映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对功名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禹偁晚年,当时他已七十岁,对功名的追求仍未实现,生活贫困,但他仍怀有对朝廷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王禹偁晚年的心境和对功名的渴望。首句“七十浮生已半生”直接点出了作者的年龄和人生的阶段,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第二句“徒劳何日见功名”则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折腰米贱”和“负郭田荒”,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贫困和无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朝廷的期待,尽管生活困苦,但作者仍怀有对贤良诏书的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十浮生已半生”:直接点出了作者的年龄和人生的阶段,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 “徒劳何日见功名”: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 “折腰米贱堪羞死”: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折腰米贱”,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贫困和无奈。
- “负郭田荒好力耕”: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希望通过努力耕作来改善生活。
- “庭鹤惯侵孤坐影”:通过对庭院中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境。
- “邻鸡应信夜吟声”:通过对邻居家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夜晚吟诗的习惯。
- “年来更待贤良诏”: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朝廷的期待。
- “咫尺松江未濯缨”:尽管生活困苦,但作者仍怀有对贤良诏书的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折腰米贱堪羞死”中的“折腰”比喻为了生计而屈服。
- 拟人:如“庭鹤惯侵孤坐影”中的“庭鹤”被赋予了人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境。
- 对仗:如“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对功名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尽管生活困苦,但作者仍怀有对贤良诏书的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十浮生:指作者七十岁的人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阶段。
- 折腰:比喻为了生计而屈服,象征着贫困和无奈。
- 负郭田荒:背靠城郭的田地荒芜,象征着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 庭鹤:庭院中的鹤,象征着孤独和清高。
- 邻鸡:邻居家的鸡,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习惯。
- 贤良诏:指朝廷选拔贤良的诏书,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朝廷的期待。
- 松江:地名,象征着作者所在的地方和现实的环境。
- 未濯缨:未洗去帽上的缨,象征着未得到官职或未实现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禹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折腰米贱堪羞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愤怒 D. 无奈
-
诗中“年来更待贤良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期待? A. 对财富的期待 B. 对官职的期待 C. 对名声的期待 D. 对爱情的期待
-
诗中“咫尺松江未濯缨”中的“未濯缨”象征着什么? A. 未得到官职 B. 未实现抱负 C. 未洗去帽上的缨 D. 未完成任务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作品,如《村行》、《点绛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长洲遣兴》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可以比较两位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上的差异。
- 王禹偁的《长洲遣兴》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比,可以比较两位诗人在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可以了解王禹偁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可以全面了解他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