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銮曲(十首) 作者:边贡 〔明代〕
滚滚飞尘千里余,驿途来往日无虚。 皇心旦夕怀慈圣,数有中官问起居。
白话文翻译:
滚滚的飞尘绵延千里之外,驿站的道路上人来人往从未间断。 皇帝心中早晚都怀念着慈祥的圣母,多次有宫中的官员前来询问起居。
注释:
- 滚滚飞尘:形容尘土飞扬,比喻旅途的繁忙和艰辛。
- 驿途: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驿站之间的道路。
- 日无虚:每天都没有空闲,形容繁忙。
- 皇心:皇帝的心思。
- 慈圣:指皇帝的母亲,即皇太后。
- 中官:宫中的官员,通常指宦官。
- 问起居:询问日常生活情况,表示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贡(1476-1532),字廷实,号华泉,明代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明代中期的社会风貌。《迎銮曲》是边贡在迎接皇帝或皇太后时所作的诗,表达了对皇家的忠诚和对皇太后的敬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边贡担任官职期间,迎接皇帝或皇太后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驿途的繁忙和皇帝对母亲的思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皇家的家庭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驿途的繁忙景象和皇帝对母亲的深切思念。首句“滚滚飞尘千里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繁忙,而“驿途来往日无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繁忙的持续性。后两句“皇心旦夕怀慈圣,数有中官问起居”则转向了皇帝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皇帝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宫中官员对皇帝日常生活的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边贡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滚滚飞尘千里余”:通过“滚滚飞尘”这一意象,描绘了旅途的繁忙和尘土飞扬的景象,“千里余”则夸张地表现了旅途的漫长。
- “驿途来往日无虚”:进一步强调了驿途的繁忙,“日无虚”表明这种繁忙是持续不断的。
- “皇心旦夕怀慈圣”:转向皇帝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皇帝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旦夕”强调了这种思念的持续性。
- “数有中官问起居”:通过“数有中官问起居”这一细节,展现了宫中官员对皇帝日常生活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皇家的家庭情感。
修辞手法:
- 夸张:如“滚滚飞尘千里余”中的“千里余”,夸张地表现了旅途的漫长。
- 对仗:如“皇心旦夕怀慈圣”与“数有中官问起居”中的“旦夕”与“数有”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驿途的繁忙和皇帝对母亲的思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皇家的家庭情感。诗中表达了对皇家的忠诚和对皇太后的敬爱,同时也反映了皇帝的内心世界和宫中官员的关心。
意象分析:
- 滚滚飞尘:象征旅途的繁忙和尘土飞扬的景象,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氛围。
- 驿途:象征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驿站之间的道路,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活动。
- 皇心:象征皇帝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皇帝的家庭情感。
- 慈圣:象征皇帝的母亲,即皇太后,反映了皇帝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滚滚飞尘”象征什么? A. 旅途的繁忙 B. 尘土飞扬的景象 C. 社会的政治氛围 D. 以上都是
-
诗中“皇心旦夕怀慈圣”表达了什么? A. 皇帝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 皇帝对政治的关心 C. 皇帝对宫中官员的关心 D. 皇帝对旅途的繁忙
-
诗中“数有中官问起居”反映了什么? A. 宫中官员对皇帝日常生活的关心 B. 皇帝对宫中官员的关心 C. 皇帝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D. 皇帝对旅途的繁忙
答案: 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边贡的其他诗作,如《秋日登楼》、《送别》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边贡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边贡的《迎銮曲》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在主题和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展现了政治氛围和家庭情感,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边贡诗集》
- 《明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