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叶乘风去,青山两岸分。
峰高微碍月,岭断澹连云。
乱竹鸥群路,平沙鸟迹文。
栖霞何处是,钟磬半空闻。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随风驶去,青山在两岸分开。
高峰轻微遮挡着明月,山岭断续与淡淡的云接连。
杂乱的竹林中,鸥鸟在飞翔;平坦的沙滩上,留下了鸟的痕迹。
栖霞究竟在哪里?半空中传来钟声和磬声。
注释:
- 一叶: 指一只小船或小舟。
- 乘风去: 随风而行,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风的推动下航行的场景。
- 青山两岸分: 描绘出船行时看到的山水景色,青山对岸相望。
- 峰高微碍月: 高峰轻微地遮挡了月亮,表现出山的高大和夜色的宁静。
- 岭断澹连云: 山脊断断续续,轻雾与云彩相连,意象优美。
- 乱竹鸥群路: 竹林中飞翔的鸥鸟,带出自然的生机。
- 平沙鸟迹文: 平坦的沙滩上,留下鸟儿的足迹,生动而细腻。
- 栖霞何处是: 询问栖霞的具体位置,带有一种迷茫与向往。
- 钟磬半空闻: 半空中传来钟声和磬声,增添了诗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宝树,清代诗人,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生动的意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夜晚从京口乘船前往栖霞的途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栖霞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舟行夜色中的山水画卷,清新而富有生动的细节。诗的开头“一叶乘风去”点明了舟行的情景,接着用“青山两岸分”描绘出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船只在山水间穿行的恬静与美好。通过“峰高微碍月”与“岭断澹连云”的描写,诗人将高山与月光、云雾结合,形成了宁静而优雅的夜景。接下来的“乱竹鸥群路,平沙鸟迹文”则转向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动感。最后,诗人以“栖霞何处是,钟磬半空闻”结束,既表达了对目的地的追寻,也令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叶乘风去: 小舟随风而行,象征着自由与流动。
- 青山两岸分: 描绘出船行时两岸的青山,展现壮丽景色。
- 峰高微碍月: 高峰轻微地遮挡着明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岭断澹连云: 断断续续的山脊与淡淡的云彩相连,表现出山的层次感。
- 乱竹鸥群路: 竹林中飞翔的鸥鸟,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动感。
- 平沙鸟迹文: 沙滩上鸟的足迹,细腻而生动,仿佛描绘出生活的痕迹。
- 栖霞何处是: 对目的地的向往,感到迷茫与好奇。
- 钟磬半空闻: 传来钟声与磬声,增添了诗的意境与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叶”比喻小船,生动形象。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观和动物意象,表现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 象征着坚韧与静谧。
- 明月: 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 鸥鸟: 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钟声与磬声: 传达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叶”指的是什么? A. 一片叶子
B. 一只小船
C. 一朵花 -
“峰高微碍月”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高峰遮挡了整个天空
B. 高峰轻微遮挡了明月
C. 月亮非常明亮 -
诗人最后提到的“钟磬”有什么作用? A. 增加了诗的节奏
B. 增添了诗的氛围与意境
C. 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登鹳雀楼》更注重景色的壮丽与高远,而《薄暮自京口扬帆夜抵栖霞》则侧重于静谧和细腻的观察。
- 李白《夜泊牛津》: 两首诗都反映了夜晚的美丽与思乡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刘宝树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描写来引发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入门》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