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庐岳隐者
作者:杜荀鹤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
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白话文翻译: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洞穴,过着如此的生活。
用茅草搭成的小屋遮挡着风雨雪,
每天采药直到晨昏。
古老的树木和藤蔓缠绕在一起,春天的泉水流淌,鹿儿时常经过。
悠然自得,没有一件烦心事,
与世俗的纷扰完全无关。
注释:
- 自见来如此:我自始至今都是这样的生活。
- 未尝:从未,完全没有。
- 结茅:用茅草搭建。
- 遮雨雪:遮挡雨雪。
- 采药:采集药材。
- 晨昏:日出日落,形容时间的长久。
- 古树藤缠杀:古老的树木与藤蔓缠绕在一起。
- 春泉:春天的泉水。
- 悠悠无一事:悠闲自在,没有烦恼。
- 不似属乾坤:与天地的纷扰无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约850-933),字子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描写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反映了个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荀鹤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所描绘的宁静生活与世俗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渴望。
诗歌鉴赏:
《赠庐岳隐者》是一首描绘隐者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诗人自述自始至今的隐居生涯,透露出他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安详。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绘了他用茅草遮挡风雨、采药为生的简朴生活,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隐者的日常。古树和藤缠绕在一起,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春泉流淌,鹿儿出没,更是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所获得的超然与宁静,完全与世俗的纷扰无关,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字句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了一幅恬静优美的隐者生活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自述隐居生活,表明从未离开过这个隐逸的地方。
-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描述隐者生活的细节,展现其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通过自然描写,传达隐居生活的和谐美好。
- 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强调隐者心境的宁静与世俗的无关,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结茅遮雨雪”比喻隐者的生活状态。
- 拟人:春泉与鹿的描写使得自然景物充满生命和灵性。
- 对仗:如“晨昏”和“雨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心态。与世俗生活的纷扰截然不同,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门:隐居的象征,意味着与世隔绝。
- 茅草:象征简朴的生活。
- 古树、藤、春泉、鹿:自然意象,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隐者内心的宁静与与世无争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描述隐者的生活?
- A. 描述饮食
- B. 描述住所和日常活动
- C. 描述情感
-
“悠悠无一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宁静
- C. 忧愁
-
诗中提到“鹿”,它代表了什么?
- A. 伤感
- B. 自然的生机
- C. 远方的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荀鹤的《赠庐岳隐者》对比:杜甫的作品更关注国家与民生,而杜荀鹤则专注于个人的隐逸生活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写作》
- 《杜荀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