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7:10:36

踏月何销秉炬行,也防月落未天明。

果然留下长庚去,更赚行人作晓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踏月何销秉炬行,也防月落未天明。果然留下长庚去,更赚行人作晓星。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行走,手中点燃着火炬,虽然行走时不觉得疲惫,但也要小心月亮落下而天未亮。果然,长庚星留了下来,反而让行人误以为是晨星。

注释:

  • 踏月:在月光下行走。
  • :消磨、消耗。
  • 秉炬:手持火炬。
  • :行走。
  • :防备、小心。
  • 月落未天明:月亮落下而天还没有亮,指黑暗的时间。
  • 长庚:指金星,亦称晨星,夜空中的明亮星辰。
  • :引诱、误导。
  • 行人:过路的人,旅人。

典故解析:

“长庚”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晨星或金星,代表着曙光和新的一天的开始。诗中提到的“晓星”指的是天亮时的星星,寓意着希望和新的开始。这种星象的运用在古代诗词中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往往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生于1180年,卒于1235年。其诗风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杨万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旅途中,夜晚在山驿小憩,因而对月光、星辰的感悟促使他写下此诗,表达了在宁静夜晚中隐含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夜晚旅途中的情景时,表现出诗人对月光和星辰的深刻感受。首句“踏月何销秉炬行”,以“踏月”引出夜行的意境,既有月光的美丽,又使人感受到夜行的艰辛。诗人手握火炬,象征着对光明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接着,诗人警醒自己要小心“月落未天明”,在美丽的夜色中,暗含了对人生路途的谨慎思考。

“果然留下长庚去”,这一句中的“长庚”不仅是对星辰的描绘,更是对旅行者心中希望的象征。最后一句“更赚行人作晓星”则是对行人心理状态的深刻揭示,星星在此不仅是天上的星辰,更是人们心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踏月何销秉炬行:在月光下行走,手持火炬,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消磨的。
  2. 也防月落未天明:要小心月亮落下而天尚未亮,暗示旅途中的不确定性。
  3. 果然留下长庚去:果然,金星(长庚)依然留在夜空中。
  4. 更赚行人作晓星:反而让行人误以为这是晨星,暗含了对前方希望的迷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庚”比喻希望。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其行为特征。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行中的星月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的谨慎、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火炬:代表着光明和指引。
  • 长庚星: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行人:寓意旅途中的人,象征每一个追寻梦想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庚”指的是哪颗星? a. 北斗星
    b. 金星
    c. 昴星
    d. 逐月星

  2. 诗人手中举着什么物品? a. 朔风
    b. 火炬
    c. 银灯
    d. 纸扇

  3. 诗中提到的“晓星”是指什么? a. 早晨的日出
    b. 晨星
    c. 黄昏的星
    d. 中午的太阳

答案:

  1. b. 金星
  2. b. 火炬
  3. b. 晨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体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夜晚星辰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与李白的《静夜思》,都通过夜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李白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杨万里的诗则带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