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不寐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45:48

夏热通霄睡不成,秋凉老眼又偏醒。

窗虚月白清无梦,却为西风数漏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热通霄睡不成,
秋凉老眼又偏醒。
窗虚月白清无梦,
却为西风数漏声。

白话文翻译:

夏天的热夜让我无法入睡,
秋天的凉意让我老眼又偏偏清醒。
窗外明月白皙清澈,没有梦境,
只因西风轻轻拂过,数着滴漏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通霄:整夜,通宵。
  • 老眼:指年纪大了,眼睛看东西不如年轻时清晰。
  • 窗虚:窗户开着,虚掩着。
  • 月白:月光明亮而清晰。
  • 漏声:指水滴落下的声音。

典故解析:

“西风”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秋季的风,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与时间的流逝。古代诗人常常用“月”和“风”来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与情感的主题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其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作品常流露出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描绘了作者在秋夜无法入眠的情景,反映出他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夕不寐二首》通过对比夏秋两季的夜晚,展现了作者在不同季节下的内心感受。夏夜的闷热让人恍惚,无法入睡;而秋夜的凉意则使人清醒,随着月光的明亮,心中却没有梦境,只有西风的滴漏声。这个诗句呈现出一种孤独和思考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及人生的无常。

诗中“窗虚月白清无梦”一句,描绘了一个清冷宁静的秋夜,月光如水,洒在窗前,透出一种静谧和无奈的美感。西风的声音则为这一宁静增添了几分孤寂,暗示着夜的漫长与思绪的繁杂。整体看,诗歌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传达出深厚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内心感受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夏热通霄睡不成:夏天的夜晚炎热,导致我无法入眠。
  • 秋凉老眼又偏醒:秋天的凉意让我年老的眼睛又重新清醒过来。
  • 窗虚月白清无梦:窗户虚掩,月光明亮,没有梦境的存在。
  • 却为西风数漏声:却是因为西风的声音让我听到滴水的声响。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鲜明对比,夏夜与秋夜的不同感受。
  • 拟人:通过“老眼”表达出诗人对自身状态的感慨。
  • 意象:月光、秋风、漏声等意象共同营造出诗人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秋天的宁静中,诗人因季节变换而生出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热:象征烦躁与不安。
  • 秋凉:象征清爽与思考的静谧。
  • 月白:象征明亮与孤独。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夏热通霄睡不成”意思是: A. 炎热的夏天让我整夜无法入眠
    B. 凉爽的秋天让我无法入眠
    C. 春天的温暖让我晚上不想睡觉

  2. “窗虚月白清无梦”中的“虚”字可以理解为: A. 关紧
    B. 开着
    C. 模糊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夜为主题,反映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杨万里的《秋夕不寐二首》都通过月光与夜晚的意象,表达了孤独与思绪的主题,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杨万里则更注重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