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土圆穹两渺虚,一生池沼走游鱼,鳍鳞老尽只须臾。
欲雨低萤神错愕,无风细树态模糊,小庭步尽听蝉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大地的圆穹与渺茫的天空交织在一起,生机勃勃的池塘中游弋着鱼儿,尽管它们的鳍和鳞已然老去,却在瞬息之间仍显得活泼。临近降雨时,低飞的萤火虫让人感到惊愕;没有风的细小树木显得模糊不清,在小庭院里走动时,耳边回响着蝉鸣,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悠长。
注释:
- 后土:指大地,古代神话中的土地之神。
- 圆穹:形容天空的圆形,暗示广阔无垠的感觉。
- 池沼:池塘与沼泽,指水域。
- 须臾:瞬间、片刻。
- 欲雨:即将降雨的状态。
- 低萤:低飞的萤火虫,常用以描绘夜晚的景象。
- 细树:细小的树木,形容其清秀。
- 蝉呜:蝉鸣声,常用于夏季,象征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常常围绕自然与生命的主题,语言清新,富有诗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傍晚写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二首 其一》是一首极具自然意象的作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景象。开篇“后土圆穹两渺虚”,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仿佛在描述天地的无垠,表现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接下来的“池沼走游鱼,鳍鳞老尽只须臾”,则通过鱼儿的游动,反映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暗示着即便是生机勃勃的生物,也难逃老去的命运。
“欲雨低萤神错愕”一句,描绘了降雨前的气氛,萤火虫的低飞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仿佛在诉说着即将来临的变化。无风细树的描写则传达了一种静谧的感觉,树木的模糊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与幻影,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结尾的“小庭步尽听蝉呜”则是对夏日的一种总结,蝉鸣声声,既是生命的乐章,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后土圆穹两渺虚:描写天地之间的辽阔与渺小,表达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 一生池沼走游鱼:通过鱼的游动,表现生生不息的生命。
- 鳍鳞老尽只须臾:强调生命的短暂,鱼虽活泼,但也难以逃避衰老。
- 欲雨低萤神错愕:描绘即将降雨时的神秘气氛,反映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 无风细树态模糊:静谧的环境中,细小的树木显得朦胧,使人感到恍惚。
- 小庭步尽听蝉呜:通过蝉鸣声,展现夏天的生机与热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结构工整,使诗句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后土:象征着大地,代表了生命的起源与归宿。
- 游鱼: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瞬息万变。
- 萤火虫:代表着夜晚的神秘与生命的微光。
- 蝉鸣:象征着生命的热烈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后土”指的是: A. 天空
B. 大地
C. 水域
D. 生物 -
“欲雨低萤”中,萤火虫的作用是: A. 增加光亮
B. 预示变化
C. 引导方向
D. 传播花粉 -
诗人通过“蝉呜”来表现: A. 冬天的宁静
B. 夏天的活力
C. 春天的生机
D. 秋天的萧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卢青山的《浣溪沙》与李白的《庐山谣》,可以发现前者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生命感悟,而后者则更强调豪放与壮阔的山水之美。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