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一》
作者:卢鸿基
万里还乡未到家。
旧游咫尺也天涯。
更无人可话桑麻。
博士空心盘讲席,
饥民微语惜鱼车。
山川如画墨云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千里归乡,但仍未到家。
曾经游玩的地方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一般遥远。
再也没有人可以谈论田园与桑麻的事。
博士在讲台上空谈理论,
而饥饿的百姓却在可怜地议论着鱼车。
山川如画,但被墨云遮盖,显得更加阴沉。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这里表示昔日游玩的地方。
- 桑麻:指的是田园生活,桑树与麻地,象征着农村的生活。
- 博士空心:指博士在讲台上空谈,而没有实际内容。
- 微语:小声交谈。
- 鱼车:指运送鱼的车,象征生活的贫困与无奈。
典故解析:
- 桑麻:常用于古诗中,象征富庶的乡村生活,反映了对田园的向往。
- 博士:古代的学者,象征高深的学问,但这里暗含对空谈无用的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鸿基,现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常在诗中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乡土的思念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其一》通过对归乡路途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开篇“万里还乡未到家”,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归乡情感,更暗示了人生路途的艰辛与遥远。接下来的“旧游咫尺也天涯”,则巧妙地运用对比,昔日的游玩之地如今却如同天涯般遥远,令人感慨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
诗中“更无人可话桑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隔膜,曾经的乡音已无从谈起,反映出社会的疏离与冷漠。“博士空心盘讲席”,是对空谈理论的讽刺,意味着即便有学问的人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暗含对知识分子的批判。接下来的“饥民微语惜鱼车”,通过对饥饿百姓的描绘,展现了社会底层的苦难,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
最后“山川如画墨云遮”,则以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苍凉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压抑。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社会问题的反思,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还乡未到家:表达归乡的漫长旅途与归属感的缺失。
- 旧游咫尺也天涯:对比昔日的亲近与今日的遥远,反映时光带来的无情。
- 更无人可话桑麻:失去乡音,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感加重。
- 博士空心盘讲席:知识分子在空谈,而无实际贡献,讽刺社会现象。
- 饥民微语惜鱼车:反映社会底层的困境,弱者的苦声。
- 山川如画墨云遮:自然美景与现实困境的对照,增加诗的悲凉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咫尺”和“天涯”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 隐喻:如“博士空心”比喻空洞的知识。
- 意象:山川、墨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忧伤而美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归乡的主题,既表达了个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里:象征归乡的艰辛与距离。
- 桑麻:象征田园生活与乡愁。
- 博士:象征知识与权威。
- 饥民:象征社会底层的苦难。
- 山川: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里还乡未到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归乡
B. 对故乡的失望
C. 对旅途的无奈 -
“博士空心盘讲席”中“空心”指的是什么?
A. 知识的缺乏
B. 学术的空洞
C. 社会的无情 -
整首诗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乡愁与社会现实
B. 个人的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思考。
- 《静夜思》 by 李白:表现乡愁与思乡情感。
诗词对比:
- 《浣溪沙 其一》与《春望》(杜甫):两者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后者则更关注时代背景与国家的困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所展现的情感与视角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词选》:收录多位现代诗人的作品,适合对比学习。
- 《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