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时在西园偶成)
—— 黄公度
风送清香过短墙。
烟笼晚色近修篁。
夕阳楼外角声长。
欲去还留无限思,
轻匀淡抹不成妆。
一尊相对月生凉。
白话文翻译
风把清香送过短墙,
烟雾笼罩着傍晚的颜色,修竹近在眼前。
夕阳西下,楼外的角声悠长。
想要离去,却又留恋这无限的思绪,
轻轻涂抹,妆容却无法成形。
在这凉爽的月光下,与一尊酒杯相对而坐。
注释
- 风送清香:风把花香送来,形象描绘了环境的美好。
- 短墙:指的是小院落或园子的围墙,表现出诗人身处的环境。
- 烟笼晚色:傍晚时分,烟雾笼罩着天空,显得朦胧而美丽。
- 修篁:指修长的竹子,常用以象征清雅和宁静。
- 角声:指的是乐器的声音,这里可能是指楼外传来的悠扬角声。
- 轻匀淡抹不成妆:意指轻轻地化妆,但效果并不明显,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美的追求。
- 一尊相对月生凉:在月光下与酒杯相对而坐,感受到月光的凉意。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夕阳”与“月生凉”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使得作品更具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字景仁,号景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带有隐逸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西园,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可能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思绪。首句“风送清香过短墙”开篇即以清新的风景引入,短墙的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种近乎私密的空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烟笼晚色近修篁”,诗人描绘了傍晚朦胧的美景,烟雾与晚色交融,竹子近在眼前,这种环境既是外在的画面,又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索。
“夕阳楼外角声长”,这句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角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情感,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留恋。接下来的“欲去还留无限思”,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心理,想要离开却又无法割舍的情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眷恋。
最后两句“轻匀淡抹不成妆,一尊相对月生凉”则是情感的升华,轻描淡写的妆容与月光的凉意相映成趣,诗人面对月光与酒杯,似乎在体验一种孤独的美,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整体上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送清香过短墙:通过风的动作带出清香,短墙则描绘出一种温馨的院落。
- 烟笼晚色近修篁:晚霞与烟雾的交织,增添了神秘感,修竹则给予清雅。
- 夕阳楼外角声长:夕阳的余晖与悠长的角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感慨。
- 欲去还留无限思: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留恋,想要离开却又不舍得。
- 轻匀淡抹不成妆:妆容的轻薄与不成,反映出无奈与对美的追求。
- 一尊相对月生凉:在月光下的清凉感,表现了一种孤独而优雅的情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通过风、烟等自然元素表达情感,使诗句更具灵动性。
- 对仗:如“欲去还留”,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风:象征着变化与流动,带来清香,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短墙:代表私密的空间,寓意内心的宁静。
- 晚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修篁:表现出清雅与宁静,常与高洁之人相连。
- 夕阳:代表人生的黄昏与无常,带有感慨之情。
- 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也代表着思念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烟笼晚色”意指: A. 晚霞明媚
B. 烟雾笼罩
C. 夜色朦胧
D. 清风徐来 -
“欲去还留无限思”表达了诗人的: A. 踌躇不前
B. 想要离开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提到的“修篁”主要象征: A. 忧伤
B. 清雅
C. 变幻
D. 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公度的《浣溪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思考,而李清照则多体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解析》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