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丁亥饯元宵)》

时间: 2024-09-19 20:39:00

帘幕收灯断续红。

歌台人散彩云空。

夜寒归路噤鱼龙。

宿醉未消花市月,芳心已逐柳塘风。

丁宁莺燕莫匆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丁亥饯元宵)》
作者:刘镇 〔宋代〕

帘幕收灯断续红。
歌台人散彩云空。
夜寒归路噤鱼龙。
宿醉未消花市月,
芳心已逐柳塘风。
丁宁莺燕莫匆匆。

白话文翻译:

灯火已经熄灭,帘幕收起,红光映照的余晖断断续续。
歌台上的人散去,彩云也似乎变得空荡荡的。
夜色寒冷,归家的路上,鱼龙舞动的声音都被压抑。
宿醉尚未消散,花市中的明月依然明亮;
我的芳心早已随着柳塘的春风飘散。
请你们,莺儿燕子,不要匆忙。

注释:

字词注释:

  • 帘幕:指窗帘或帐幕,遮挡光线。
  • 歌台:演唱的舞台。
  • 彩云:指的是美丽的云彩,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 :压抑,抑制。
  • 宿醉:指酒醉后的状态。
  • 芳心:指心中美好的情感或恋情。
  • 丁宁:指叮嘱、拜托的意思。
  • 匆匆:急忙,匆忙的样子。

典故解析:
“夜寒归路噤鱼龙”中的“鱼龙”可指夜间的喧闹与热闹,常用来形容繁华的场景。此句表现了夜晚的冷清与寂寞,与前面的热闹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镇,字景明,号白沙,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象。他的作品多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之际,作者在此时饯别朋友,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元宵节后夜晚的氛围。

诗歌鉴赏:

《浣溪沙(丁亥饯元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灯火、歌舞和归路的孤寂,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告别的依恋之情。诗的开头通过“帘幕收灯”展现了节日的结束,紧接着“歌台人散”描绘了人们欢聚之后的散去,形成了热闹与冷清的鲜明对比,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悲凉感。

随后,诗人自述“宿醉未消”,表现出他在欢庆之后的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丁宁莺燕莫匆匆”既是对友人的叮嘱,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不舍与留恋的情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传递,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幕收灯断续红:灯光渐暗,帘幕收起,夜色中红光闪烁,象征着节日的结束。
  2. 歌台人散彩云空:歌舞表演结束,人们散去,天空的彩云似乎也失去了生气,暗示着热闹的落幕。
  3. 夜寒归路噤鱼龙:夜晚寒冷,归家的路上,四周寂静,之前的热闹(鱼龙)被压制。
  4. 宿醉未消花市月:宿醉未退,花市中明亮的月光照耀,暗示酒后的迷醉和对过去欢乐的回忆。
  5. 芳心已逐柳塘风:心中美好的情感已随春风漂流,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缅怀与流逝。
  6. 丁宁莺燕莫匆匆:对莺燕的叮嘱,表现出不想匆忙离去,包含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宿醉未消”和“芳心已逐”,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对立。
  • 拟人:如“芳心已逐”,将心情拟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 比喻:“夜寒归路噤鱼龙”中,鱼龙象征着热闹与喧嚣,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后的人们离散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现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眷恋,传达了浓厚的思乡与思友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节日的象征,代表着光明与欢乐。
  • 歌台:热闹与欢聚的场所,象征着人际交往与友谊。
  • 鱼龙:生命的活力与喧闹,象征着繁华与热闹。
  • 柳塘: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帘幕收灯”意味着什么? a) 节日的结束
    b) 新年的开始
    c) 夜晚的到来
    答案:a) 节日的结束

  2. “宿醉未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兴奋
    b) 忧伤
    c) 疲惫
    答案:b) 忧伤

  3. “丁宁莺燕莫匆匆”中的“丁宁”指的是什么? a) 叮嘱
    b) 祝福
    c) 道别
    答案:a) 叮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诗词对比:
与李煜的《相见欢》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日欢愉的怀念,但李煜更直接、悲切,刘镇则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柔情,二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镇传》
  •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