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池上》

时间: 2025-01-26 06:55:28

泉来从绝壑,亭敞在中流。

竹密无空岸,松长可绊舟。

蟪蛄潭上夜,河汉岛前秋。

异夕期新涨,携琴却此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泉来从绝壑,亭敞在中流。
竹密无空岸,松长可绊舟。
蟪蛄潭上夜,河汉岛前秋。
异夕期新涨,携琴却此游。

白话文翻译:

泉水从悬崖深渊流出,凉亭开阔地坐落在河流中间。
竹林密密,让岸边没有空地,松树长得高高,甚至可以绊倒小舟。
蟪蛄在潭水上鸣叫,银河在秋天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我期待着另一个夜晚的潮水上涨,带着琴再来这里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绝壑:深邃的峡谷。
  • 亭敞:凉亭宽敞明亮。
  • 竹密:竹子生长得非常茂密。
  • 松长:松树长得很高。
  • 蟪蛄:一种虫子,常在夜里鸣叫。
  • 河汉:指银河。
  • 异夕:不同的晚上。
  • 新涨:新一轮的潮水上涨。

典故解析:

  • 河汉: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指代银河,象征着浩瀚的宇宙和时间的流逝。
  • 蟪蛄: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秋天,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风俗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宿池上》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常常游览山水,感受自然之美。此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宿池上》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展现了清幽的水池、茂密的竹林和高耸的松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氛围。白居易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渗透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在诗的开头,泉水从深邃的峡谷中涌出,凉亭建在水中,显示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竹子生长得茂密,使得岸边没有空隙,象征着生活的紧凑与丰富。松树的高度则寓意着自然的伟岸和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人通过蟪蛄的鸣叫和秋天的银河,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氛围,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诗人期待着下次潮水上涨时再来游玩,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然永恒美好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泉来从绝壑:描绘出水源的清澈和来自悬崖的神秘感。
  2. 亭敞在中流:表现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亭子的开放感让人感到舒适。
  3. 竹密无空岸:用“密”字表现竹林的茂密,带来一种幽静的氛围。
  4. 松长可绊舟:松树的高度暗示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顽强。
  5. 蟪蛄潭上夜:蟪蛄的鸣叫为夜晚增添了生机,表现了秋天的宁静。
  6. 河汉岛前秋:银河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辽阔与深邃。
  7. 异夕期新涨:期待未来的潮水上涨,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8. 携琴却此游:带着琴来游玩,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泉来从绝壑,亭敞在中流”,展现了优美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泉水、竹林、松树等自然元素,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拟人:蟪蛄的鸣叫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白居易的豁达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泉水:象征生命源泉,清新自然。
  2. 竹林:象征静谧和隐逸的生活。
  3.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
  4. 蟪蛄:象征秋天与生命的短暂。
  5. 银河:象征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泉来从绝壑”描述的是___(A.水源的清澈 B.繁华的景象)。
  2. “竹密无空岸”表现了___(A.自然的茂密 B.景色的荒凉)。
  3. 诗中提到的“蟪蛄”象征着___(A.春天 B.秋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描绘了自然,但白居易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情感,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气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白居易全集》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