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睡四首》

时间: 2025-01-11 14:30:07

老夫岂不眠,只是眠未得。

若到睡思来,华胥是谁国。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将睡四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老夫岂不眠,只是眠未得。若到睡思来,华胥是谁国。


白话文翻译:

老夫难道不想睡觉,只是还没有入睡而已。如果真能进入梦乡,那个华胥梦境又是哪个国家呢?


注释:

  • 老夫:指年老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表达一种自嘲。
  • 岂不眠:难道不想睡觉吗?表达了对睡眠的渴望。
  • 只是眠未得:只是还没有入睡,说明虽然想睡,但并未如愿。
  • 若到睡思来:如果能入睡的话。
  • 华胥:华胥梦境,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好梦境,象征着理想或美好状态。
  • 是谁国:暗指这个梦境的来源或归属,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将睡四首》是杨万里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睡眠和理想生活的渴望。在诗中,诗人用“华胥”象征理想的世界,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将睡四首》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老夫岂不眠”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对睡眠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这样的开场不仅引人入胜,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通过“华胥是谁国”的设问,进一步深化了对美梦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华胥梦境”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视作一种理想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杨万里通过这一典故,不仅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这种渴望在夜晚难以入眠时尤为显著,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它提醒读者,尽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但美好的理想与梦境始终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夫岂不眠:诗人以自谦的口吻提到自己,强调内心的渴望。
  2. 只是眠未得:强调现实的困扰,虽渴望入睡,却无法达到。
  3. 若到睡思来:表达对理想睡眠状态的期待,带有期盼的语气。
  4. 华胥是谁国:通过对梦境的追问,展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岂不眠”和“只是眠未得”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 典故:使用“华胥”这一典故,增加诗歌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对理想生活和美好梦境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夫:代表年长者,象征着智慧与经历。
  • :暗示休息与安宁,是对生活的渴望。
  • 华胥:象征理想与梦境,代表着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胥”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梦境
    • C. 诗人身份
    • D. 生活琐事
  2. “老夫岂不眠”中“岂”字的意思是?

    • A. 当然
    • B. 难道
    • C. 可能
    • D. 不会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渴望
    • C. 愤怒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杨万里在表现梦境的渴望时各有特色,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壮丽,而杨万里则更显细腻与内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