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 喜外至》

时间: 2025-01-26 23:25:50

月明如镜帘栊静,蓦听远人还。

相逢无语,双眸暗观,众里偏怜。

最难消受,有情红泪,无恙青衫。

莲花憔悴,梨花惨淡,同是辛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明如镜帘栊静,
蓦听远人还。
相逢无语,双眸暗观,
众里偏怜。
最难消受,有情红泪,无恙青衫。
莲花憔悴,梨花惨淡,
同是辛酸。

白话文翻译:

月光明亮如同镜子,窗帘静静垂挂,
突然听到远方有人归来。
我们相逢却无言以对,只有相视暗自观察,
在人群中偏偏只对你心生怜惜。
最难以忍受的,是那有情的红泪与无恙的青衫。
莲花虽美却憔悴,梨花也显得惨淡,
二者同样都承受着辛酸。

注释:

  • 镜帘:形容月光明亮,像镜子一样清澈;帘子静静挂着。
  • 蓦听:突然听见;蓦,表示突然。
  • 双眸暗观:双眼默默地观察和打量,暗示无言的情感。
  • 众里偏怜:在人群中特别心疼某人。
  • 有情红泪:带着情感的泪水,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 无恙青衫:指的是没有受到伤害的衣衫,暗指一种无辜或优雅的状态。
  • 莲花憔悴,梨花惨淡:用莲花和梨花的状态来比喻人的内心感受,表达相似的辛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诵珠,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她的诗作往往表达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的艰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许诵珠在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中,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月光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头的“月明如镜”给人以清晰明亮的感受,随之而来的“蓦听远人还”,则是一种突然的惊喜与期待,仿佛在等待某个久违的人归来。

相逢时的沉默和双眸的暗观,传递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期待又有不安。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诗人在此刻选择了沉默,反而更显得情感深邃。

“众里偏怜”的表达尤为动人,诗人用“众里”来衬托出这种情感的特别和独特,强调了在茫茫人海中,彼此的心意相通是多么难得。“最难消受”的红泪与青衫,更是将情感的悲苦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爱情深切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的“莲花憔悴,梨花惨淡”,用自然界中花朵的凋零来比喻人们的心境,令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既是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明如镜帘栊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明亮,窗帘轻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蓦听远人还:突然听到远方有人归来,这种突发的声音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暗示着期待。
  3. 相逢无语,双眸暗观:虽然相遇,但因情感复杂而无言,只有用眼神交流,体现出深沉的情感。
  4. 众里偏怜:在众人之中对某人心生怜惜,表明了独特的情感。
  5. 最难消受,有情红泪,无恙青衫:情感的纠结与悲伤,红泪代表着痛苦与爱,青衫则象征着无辜与美好。
  6. 莲花憔悴,梨花惨淡,同是辛酸:以花比人,展现出生命的无奈与美好的凋零,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镜子,强调其明亮清澈。
  • 拟人:通过“蓦听远人还”赋予声音以情感,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如“莲花憔悴,梨花惨淡”,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生命的脆弱与无奈,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化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温柔与宁静,同时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红泪:情感的流露,代表着爱与痛苦的交织。
  • 莲花与梨花:两种花的状态象征着生活的无奈与美好的逝去,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慨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月明如镜”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月光的明亮
    • B. 窗帘的颜色
    • C. 夜晚的寒冷
  2. “众里偏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所有人的怜悯
    • B. 对某人的特殊感情
    •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莲花憔悴”象征着什么?

    • A. 健康
    • B. 美好与凋零
    •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许诵珠的《人月圆 喜外至》,都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期盼,语言优美,情感深刻。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许诵珠则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展现出更为广泛的生命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