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惊魂旧影萦心坎,风雪正天涯。问息寻消,原来咫尺,人面桃花。因缘非浅,江州司马,重听琵琶。天若有情,好教将护,如此年华。
白话文翻译:
旧时的影像在心中萦绕,让我心神不宁,正值风雪交加,身处天涯。问候的消息难以寻找,原来近在咫尺,仿佛是人面桃花。因为缘分深厚,想起江州的司马,重听那琵琶声。假如天若有情,定会保佑我们,如此美好的年华。
注释:
- 惊魂旧影:惊恐的往事影像。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上却难以相见。
- 桃花:常象征美好的人或事物。
- 江州司马: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因其所作《琵琶行》而著名。
典故解析:
- 江州司马: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了他与琵琶女的相遇,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感伤,诗中提到的琵琶声犹如旧梦重现,充满了情感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鹏年,近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邃的作品著称。他善于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和社会背景中,形成了独特的诗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通过对旧时回忆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鹏年的《人月圆》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的“惊魂旧影萦心坎”,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随之而来的“风雪正天涯”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极致。此时,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问息寻消,原来咫尺”,这句诗写出了人际间的距离感。虽然身处天涯,但情感的联系却是如此近在咫尺,似乎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接下来的“人面桃花”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桃花常常象征了美丽与短暂,正如人生的种种美好时光。
“因缘非浅,江州司马,重听琵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白居易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寻。琵琶声的重现让人心生感慨,仿佛旧时的情感又重新涌现。
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好教将护,如此年华”,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祝愿,抒发了诗人对美好年华的珍惜与向往。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惊魂旧影萦心坎:过去的回忆在心中缠绕,令人感到恐惧与不安。
- 风雪正天涯: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诗人身处遥远的天涯。
- 问息寻消,原来咫尺:寻问的消息难以得知,原来近在眼前。
- 人面桃花:美丽的面容如同桃花般娇艳。
- 因缘非浅,江州司马:缘分深厚,提到白居易的故事。
- 重听琵琶:再次聆听琵琶声,感慨万千。
- 天若有情,好教将护:若天有情,就会保佑我们。
- 如此年华:如此美好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桃花,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天”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影: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风雪: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孤独。
- 桃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的青春。
- 琵琶: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江州司马”是指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苏轼
-
诗中“人面桃花”意指什么?
- A. 美丽的容颜
-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 C. 友情
- D. 亲情
-
诗中提到的“天若有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天的无奈
- B.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 B. 白居易
- A. 美丽的容颜
- B.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人月圆》与《琵琶行》: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琵琶行》更侧重于音乐的情感表达,而《人月圆》则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