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荆溪
小雪已晴芦叶暗,
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
眼看山头月落溪。
白话文翻译:
小雪过后天气晴朗,芦苇叶显得暗淡无光;
平静的水面忽然起波,传来鹤的嘶鸣声。
孤舟在流水中停泊一夜,
眼望山头的明月正缓缓落入溪水中。
注释:
- 小雪: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初冬时节的降雪。
- 荆溪: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溪流,可能是诗人所游历的地方名称。
- 芦叶:指的是生长在水边的芦苇植物的叶子。
- 长波乍急:形容水面波浪突然起伏,给人一种紧迫感。
- 鹤声嘶:鹤的叫声,表达一种孤独与空旷的氛围。
- 孤舟:独自停泊的小船,象征孤独与漂泊。
- 眼看山头月落溪:描绘月亮缓缓落下的景象,暗含时间的流逝及宁静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风清新脱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夜晚,诗人独自停泊在荆溪,经历小雪后的宁静。诗中的环境描写与情感交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孤独的反思。
诗歌鉴赏:
《夜泊荆溪》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思考。诗开篇以“小雪已晴”引入,首先明确了时间背景,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接着“芦叶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静。
“长波乍急鹤声嘶”一联,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夜晚水面的变化与鹤鸣的孤寂,增强了诗的氛围。此处,波浪的突然激荡与鹤声的嘶鸣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而立体。
最后两句“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诗人以孤舟作为自己漂泊的象征,结合“月落溪”的意象,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这种宁静的夜晚,虽有孤独感,但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与孤独的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雪已晴芦叶暗:描绘冬季的小雪过后,天气晴朗,芦苇叶子在阳光下显得暗淡,表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
- 长波乍急鹤声嘶:水面突然起波,鹤鸣声嘶,暗示出孤独及突如其来的变化。
- 孤舟一夜宿流水:表达了诗人的孤独,独自一人漂泊在流水之中。
- 眼看山头月落溪:描写了月亮逐渐落下的过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舟一夜”与“眼看山头”,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意象:通过“月”、“溪”、“鹤”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拟人:鹤声的“嘶”赋予了声音情感,使得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及对自然的沉思,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小雪:象征着冬天的到来,带来了宁静与寒冷。
- 芦叶:暗淡的芦苇叶子,象征着孤独与沉默。
- 长波:水波的起伏,象征着时间和生命的变化。
- 鹤声:鹤的叫声,传达出一种孤独和远离尘嚣的感觉。
- 月落:明月的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长波乍急”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水面平静
B. 水面波动
C. 水面冰封
答案:B -
“孤舟一夜宿流水”中的“孤舟”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繁华
答案:B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欢热闹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的思考
C. 对繁华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斗边》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陈羽在《夜泊荆溪》中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感和生命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理解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