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梅》

时间: 2025-01-26 01:47:30

的砾孤芳野水滨,折来应是晓妆人。

瑶池风暖香初散,银汉春回迹未真。

奔月定知犹有影,凌波却喜不生尘。

绿毛么凤无栖处,来往兰房不厌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中梅 袁凯 〔明代〕 的砾孤芳野水滨,折来应是晓妆人。 瑶池风暖香初散,银汉春回迹未真。 奔月定知犹有影,凌波却喜不生尘。 绿毛么凤无栖处,来往兰房不厌频。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河边,一朵孤独的花儿闪烁着光芒,折下它的人应该是清晨梳妆的女子。 瑶池的风温暖,香气刚刚散去,银河的春天回归,痕迹还不明显。 奔向月亮,我知道还会有影子,踏水而行,却喜欢不沾尘埃。 绿毛的小凤凰没有栖息的地方,频繁地来往于兰花房中,从不厌倦。

注释:

  • 的砾:形容光亮、鲜明的样子。
  • 孤芳:孤独的花朵。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这里指仙境。
  • 银汉:银河。
  • 奔月:指月亮。
  • 凌波:踏水而行,形容轻盈。
  • 绿毛么凤:小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 兰房:香气四溢的房间。

典故解析:

  • 瑶池: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是西王母的居所,象征仙境和长生不老。
  • 银汉:即银河,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遥远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看到野外的梅花,联想到了仙境和神话中的景象,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的砾孤芳野水滨”一句,描绘了梅花在野外的孤独与美丽,而“折来应是晓妆人”则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形象,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后文通过对瑶池、银汉等神话元素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超凡脱俗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的砾孤芳野水滨:描绘了梅花在野外的孤独与美丽,的砾形容梅花的光亮鲜明。
  2. 折来应是晓妆人: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形象,想象折梅的人是清晨梳妆的女子。
  3. 瑶池风暖香初散:引用了瑶池的典故,形容梅花香气如同仙境中的风。
  4. 银汉春回迹未真:银汉指银河,春回暗示春天的到来,但痕迹还不明显,增添了神秘感。
  5. 奔月定知犹有影:奔月指月亮,表达了梅花高洁如月,即使奔月也仍有影子。
  6. 凌波却喜不生尘:凌波形容轻盈,表达了梅花不沾尘埃的高洁品质。
  7. 绿毛么凤无栖处:绿毛么凤指小凤凰,无栖处暗示梅花的高洁难以找到栖息之地。
  8. 来往兰房不厌频:兰房指香气四溢的房间,表达了梅花频繁来往于这样的地方,不厌其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的砾孤芳”比喻梅花的美丽与孤独。
  • 拟人:如“折来应是晓妆人”将梅花拟人化。
  • 对仗:如“瑶池风暖香初散,银汉春回迹未真”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瑶池、银汉等神话元素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超凡脱俗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和美丽。
  • 瑶池:象征仙境和长生不老。
  • 银汉:象征遥远和神秘。
  • 绿毛么凤:象征神鸟和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的砾”形容的是什么? A. 梅花的光亮鲜明 B. 月亮的影子 C. 河水的波纹 答案:A

  2. “瑶池风暖香初散”中的“瑶池”象征什么? A. 仙境 B. 人间 C. 地狱 答案:A

  3. “银汉春回迹未真”中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A. 银河 B. 河流 C. 道路 答案:A

  4. “绿毛么凤无栖处”中的“绿毛么凤”指的是什么? A. 小凤凰 B. 小鸟 C. 小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袁凯的《镜中梅》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以梅花为主题,但袁凯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神话元素的引用,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坚韧和高洁品质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明代诗歌鉴赏辞典》
  • 《袁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