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九日》
时间: 2025-01-11 05:3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寅九日 袁凯 〔明代〕
野老园篱江水东,溥溥夕露满幽丛。 已教短发从天白,未厌秋花特地红。 身世只今惟仗酒,安危从此不关侬。 神交赖有陶征士,避地休官意颇同。
白话文翻译
在江水东边的野老家园篱笆旁,薄薄的夕露洒满了幽静的草丛。 我的短发已经因天命而变白,但我仍不厌倦那特别红的秋花。 如今我的身世只能依靠酒来慰藉,安危之事从此与我无关。 幸好有陶渊明这样的精神知己,我们避世隐居、辞官归隐的意愿颇为相似。
注释
- 野老:指隐居在野的老人。
- 溥溥:形容露水轻薄的样子。
- 幽丛:幽静的草丛。
- 从天白:指头发因年老而变白。
- 未厌:不厌倦。
- 特地红:特别红。
- 身世:指个人的命运和境遇。
- 仗酒:依靠酒来慰藉。
- 安危:指世事的安危。
- 不关侬:与我无关。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陶征士: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士和诗人。
- 避地休官:指避世隐居,辞官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隐逸、闲适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壬寅年(可能是明代的某一年)的重阳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心境,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野老园篱旁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中“溥溥夕露满幽丛”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宁静和露水的轻薄,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恬淡的氛围。“已教短发从天白,未厌秋花特地红”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变化的接受,即使白发苍苍,依然不厌倦秋花的艳丽。最后两句“神交赖有陶征士,避地休官意颇同”则表明了诗人对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认同,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老园篱江水东:诗人以“野老”自居,描绘了自己隐居的环境,江水东边的园篱旁,显得宁静而远离尘嚣。
- 溥溥夕露满幽丛:通过“溥溥”形容露水的轻薄,“幽丛”则指幽静的草丛,共同营造出秋夜的宁静氛围。
- 已教短发从天白:诗人自述头发因年老而变白,表达了对生命变化的接受。
- 未厌秋花特地红:即使年老,依然不厌倦秋花的艳丽,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身世只今惟仗酒:诗人表达了对酒的依赖,用以慰藉自己的身世。
- 安危从此不关侬:表明了对世事安危的超然态度,认为这些与自己无关。
- 神交赖有陶征士:诗人以陶渊明为精神知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避地休官意颇同: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的心境,与陶渊明避世隐居、辞官归隐的意愿相似。
修辞手法:
- 比喻:“已教短发从天白”中,“从天白”比喻头发因年老而变白。
- 拟人:“未厌秋花特地红”中,“特地红”赋予秋花以人的情感,显得特别艳丽。
- 对仗:“身世只今惟仗酒,安危从此不关侬”中,“身世”与“安危”,“只今”与“从此”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心境,诗人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老园篱:隐居的环境,象征着宁静和远离尘嚣。
- 溥溥夕露:秋夜的露水,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幽丛:幽静的草丛,增添了诗中的宁静感。
- 短发从天白:头发因年老而变白,象征着生命的衰老。
- 秋花特地红:秋花的艳丽,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仗酒:对酒的依赖,用以慰藉自己的身世。
- 神交陶征士:以陶渊明为精神知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溥溥夕露满幽丛”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春夜的露水 B. 秋夜的露水 C. 夏夜的露水 D. 冬夜的露水
-
诗人为何提到“陶征士”? A. 因为陶渊明是他的朋友 B. 因为陶渊明是他的精神知己 C. 因为陶渊明是他的老师 D. 因为陶渊明是他的敌人
-
诗中“身世只今惟仗酒”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酒的喜爱 B. 诗人对酒的依赖 C. 诗人对酒的厌恶 D. 诗人对酒的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袁凯的《壬寅九日》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但袁凯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和露水的轻薄,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细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和诗歌风格。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明代诗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