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27 05:10:46

红粉未教山色涴。

仙人或有花三朵。

邈矣滥残煨芋火。

天风过。

林间数杵疏钟堕。

种得幽篁供独坐。

归来莫补空囊课。

寒菜一畦秋病可。

餐玉颗。

疗饥桂子嫦娥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粉未教山色涴。仙人或有花三朵。邈矣滥残煨芋火。天风过。林间数杵疏钟堕。种得幽篁供独坐。归来莫补空囊课。寒菜一畦秋病可。餐玉颗。疗饥桂子嫦娥唾。

白话文翻译:

红颜未曾教化山的颜色,仙人或许也只留有三朵花。远方的火光已然灭绝,天风轻轻吹过,林间偶尔传来几声钟声如落下的雨滴。种下的幽篁竹子供我独自品味,归来时不要再补充空虚的囊袋。寒菜一畦秋天的病症可以解救,品尝那玉颗的美味,饥饿时喝桂子嫦娥的唾液般甘甜。

注释:

  • 红粉:指年轻的女子,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染色,指山的颜色被影响。
  • 仙人:指隐士或神仙,常常寓意超凡脱俗的人。
  • 煨芋:用火烤的芋头,古时常用作美食。
  • 幽篁:指竹林,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寒菜:指秋天时节的蔬菜,隐喻生活的贫乏。
  • 桂子嫦娥:桂子指桂花,嫦娥是月亮的女神,代表美好与丰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及对物质贫乏的淡然。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典雅而富有诗意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红粉未教山色涴”,以美丽女子的青春未去,暗示了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交融。接着“仙人或有花三朵”,提到神仙和花朵,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在说即使生活简朴,也应心怀高远。

“邈矣滥残煨芋火”,写尽了生活的清贫,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通过“天风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接下来的意象如“林间数杵疏钟堕”,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氛。诗的最后几句,虽然提到“寒菜一畦秋病可”,表达了生活的艰辛,但“餐玉颗,疗饥桂子嫦娥唾”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与希望,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清贫中找到生活乐趣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粉未教山色涴:美丽的女子未曾改变山的颜色,暗示自然的纯粹。
  2. 仙人或有花三朵:即使是仙人,留存的也不过是三朵花,象征着稀缺与珍贵。
  3. 邈矣滥残煨芋火:远方的火光残留,暗示生活的艰辛与简朴。
  4. 天风过:自然的风声,带来宁静的气息。
  5. 林间数杵疏钟堕:树林中偶尔传来的钟声,增添了诗的意境。
  6. 种得幽篁供独坐:种植竹子以自给自足,表现隐逸生活的满足感。
  7. 归来莫补空囊课:归来时不必再填补空虚的生活,表现出一种洒脱。
  8. 寒菜一畦秋病可:即使生活贫瘠,依然可以从中寻找慰藉。
  9. 餐玉颗:形象地描绘了美味与享受。
  10. 疗饥桂子嫦娥唾:以嫦娥的甘露比喻,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餐玉颗”,比喻美味的食物。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天风过”,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在物质匮乏中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红粉:象征青春与美丽。
  2. 仙人:象征超然的理想与追求。
  3. 幽篁:象征宁静与隐逸。
  4. 寒菜:象征生活的贫乏。
  5. 桂子:象征美好与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粉”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颜色鲜红的花
    C. 红色的山

  2. “寒菜一畦秋病可”中的“寒菜”意味着: A. 冷藏的蔬菜
    B. 秋天的蔬菜
    C. 贫瘠的食物

  3. 诗中的“仙人”象征: A. 生活的富裕
    B. 超凡脱俗的理想
    C. 现实中的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 《渔舟唱晚》 —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渔家傲》都是描写自然与情感的作品,但前者更多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隐逸生活的哲学。
  • 《月下独酌》中的饮酒与《渔家傲》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前者表现了孤独中的自我解脱,后者则强调在简朴中找到乐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