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

时间: 2025-01-27 03:14:05

长忆当年扫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 邵雍 〔宋代〕

长忆当年扫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白话文翻译:

我长久地回忆起当年清扫破旧的屋子,那时我们兄弟一同接受任命的开始。 一生中不记得平凡的琐事,千里之外依然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遥远的风景我知道四明山的美好,何况现在是深秋时节。 我未能乘船悠闲地飞去,只能徒劳地问候你的日常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弊庐:破旧的屋子。
  • 策名:接受任命。
  • 咫尺书:指书信,形容通信的便捷。
  • 四明:指四明山,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
  • 九秋:指深秋。
  • 片帆:指船。
  • 严君:对对方的尊称。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此诗是邵雍写给鄞江知县张太博的信,表达了对过去共同经历的回忆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创作背景: 邵雍在诗中回忆了与张太博共同接受任命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问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张太博共同接受任命的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诗中“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琐事的淡忘,也强调了书信在维系远方友情中的重要作用。后两句通过对四明山美景的描绘和对深秋时节的感慨,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忆当年扫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 诗人长久地回忆起当年清扫破旧的屋子,那时他们兄弟一同接受任命的开始。
  2.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 诗人一生中不记得平凡的琐事,但千里之外依然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3.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
    • 诗人遥远的风景知道四明山的美好,何况现在是深秋时节。
  4.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 诗人未能乘船悠闲地飞去,只能徒劳地问候对方的日常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千里犹通咫尺书”比喻书信的便捷,如同近在咫尺。
  • 对仗:“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中“风月”与“江山”,“遥知”与“况是”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强调了友情和书信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弊庐:破旧的屋子,象征着过去的时光。
  • 咫尺书:书信,象征着远方友情的维系。
  • 四明:四明山,象征着美好的风景。
  • 九秋:深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里犹通咫尺书”一句,比喻了什么? A. 书信的便捷 B. 距离的遥远 C. 时间的流逝 D. 风景的美好

  2. 诗中提到的“四明”指的是什么? A. 四明山 B. 四明湖 C. 四明城 D. 四明寺

  3. 诗中“片帆未得闲飞去”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远方的向往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时光的感慨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邵雍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邵雍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