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心争欲专公闾,愁杀凌云醉老奴。
缓带轻裘信潇洒,曾知晋事已知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许多人心争相想要专权于公家的情形,让我这个醉酒的老人感到忧愁。穿着宽松的衣带,轻便的皮裘,一副洒脱的样子,但我已经知道晋朝的事情,也了解吴国的历史。
注释:
- 群心:众人的心思。
- 争欲:争先恐后地想要。
- 公闾:指公家或官府。
- 愁杀:形容非常忧愁。
- 凌云:比喻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 醉老奴:指作者自谦,称自己为“醉酒的老奴”。
- 缓带轻裘:穿着宽松的衣服,轻便的皮外套,形容潇洒自在。
- 晋事:指晋朝的历史。
- 吴:指吴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
典故解析:
- 羊祜: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智慧和策略而闻名,诗中借用他的形象引申至当时的政治局势。
- 公闾:在古代指的是官府或公共事务,常用来描述权力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咏史,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现状,以清新自然、风趣幽默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权力斗争的无奈与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群心争欲”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纷繁复杂的权力斗争场景,展现出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争夺。而“愁杀凌云醉老奴”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悲哀,作为一个“醉老奴”,他虽然身处其中,却无法改变现状,反而感到忧愁和疲惫。接下来的“缓带轻裘信潇洒”则是诗人对于自我状态的反思,尽管穿着轻便,潇洒自如,但内心却无法逃避对历史的认知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中通过“曾知晋事已知吴”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诗人似乎在告诫后人,权力的游戏虽然表面光鲜,但历史的教训却是惨痛的。整个诗作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心争欲专公闾”:描述众人心中渴望专权的情景。
- “愁杀凌云醉老奴”:表达诗人对此现象的忧愁,感叹自己如同醉酒的老人,无法自拔。
- “缓带轻裘信潇洒”:表现诗人虽外表潇洒,但内心却在思索历史。
- “曾知晋事已知吴”:诗人对历史的了解,使他对现状有了更深的洞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缓带轻裘”与“愁杀凌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醉老奴”比喻自己,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反映了对权力争夺的批判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揭示了历史教训的深远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心”:象征众人的贪婪与欲望。
- “凌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志向。
- “缓带轻裘”:象征诗人的洒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杀凌云”的意思是? A. 非常忧愁
B. 非常快乐
C. 非常兴奋
D. 非常恐惧 -
“缓带轻裘”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忧虑
B. 潇洒
C. 忍耐
D. 悔恨 -
诗中的“公闾”指的是? A. 个人
B. 家庭
C. 官府
D. 农田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前出師表》:诸葛亮的作品,探讨权力与责任。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沉思。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加豪放。
- 杜甫《春望》:反映国家动荡时期的悲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于古诗词的背景与艺术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