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云门步至平阳作》
时间: 2025-01-11 02:3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云门步至平阳作
作者:柯崇朴〔清代〕
昨夜宿云门,晨兴事清盥。
萦纡出松径,犹见明星烂。
顷时岚雾收,旭日乃始旦。
岩峦迫回合,苍翠正凌乱。
前瞻化鹿峰,隐约钓台畔。
溪明鱼自跃,筱密猴相唤。
谷口闻鸣钟,林端辨烟爨。
今为祇树林,旧是平阳观。
盛衰固有由,兴废何足叹。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在云门山宿营,早晨起床洗漱时,
沿着松树的小径缓缓而出,还能看到星星闪烁。
不久,云雾散去,旭日才开始升起。
山峰环绕,苍翠的树木正错落有致。
远望化鹿峰,隐约看到钓台旁。
清澈的溪水中,鱼儿跃出水面,
茂密的竹林中,猴子互相呼唤。
在山谷口听到钟声,林边能辨认出烟火的气息。
如今这里已变成祇树林,昔日却是平阳观。
盛衰本有其原因,兴废又何足以叹息。
注释
- 云门:指云门山,地名。
- 清盥:清洗、洗漱。
- 萦纡:曲折缠绕。
- 明星:晨星,指黎明时的星星。
- 岚雾:云雾。
- 旭日:朝阳。
- 化鹿峰:山名。
- 钓台:钓鱼的地方。
- 溪明:溪水清澈。
- 筱密:竹林茂密。
- 烟爨:烟火,指做饭的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崇朴,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柯崇朴游历云门山至平阳的途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事兴衰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景色与其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首联“昨夜宿云门,晨兴事清盥”既引入了诗人的游历背景,又自然过渡到清晨的气息,清新而宁静。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萦纡出松径,犹见明星烂”描绘出一幅晨曦中的美丽画面,充满了生机。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描写周围的事物,从岚雾散去到旭日东升,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与美丽。通过对山峦、溪水、动物等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宁静而愉悦的心情。最后,诗句“今为祇树林,旧是平阳观”则引发了诗人对昔日辉煌的追忆与对盛衰变化的深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感伤。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自然情怀与哲思,透过对美景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宿云门,晨兴事清盥。
描述了诗人在云门山过夜,早晨起床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 -
萦纡出松径,犹见明星烂。
通过“萦纡”表现出小径的曲折,清晨的明星仍然可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顷时岚雾收,旭日乃始旦。
云雾散去,太阳升起,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岩峦迫回合,苍翠正凌乱。
山峰环绕,树木苍翠,景色错落有致,表现出自然的美。 -
前瞻化鹿峰,隐约钓台畔。
远望化鹿峰,隐约可见钓台,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 -
溪明鱼自跃,筱密猴相唤。
清澈的溪水中鱼儿跃起,竹林中猴子相互呼叫,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谷口闻鸣钟,林端辨烟爨。
在山谷口听到钟声,森林边能看到烟火,传达出人居生活的气息。 -
今为祇树林,旧是平阳观。
现在这里成了祇树林,以前是平阳观,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
盛衰固有由,兴废何足叹。
对于事物的盛衰变化,诗人感慨万千,但同时也表示对此无可奈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哲理。
- 拟人:溪水中的鱼跃起,猴子相互呼唤,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对人生的兴衰变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哲理感悟。
意象分析
- 云门:象征自然的宁静。
- 明星: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山峦与溪水: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钟声与烟火:象征人居生活的温暖与人情味。
- 盛衰:象征人生与历史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夜宿云门”指的是诗人在哪里过夜?
A. 平阳
B. 云门山
C. 钓台
D. 竹林 -
“溪明鱼自跃”中的“明”指的是什么?
A. 清澈
B. 明亮
C. 鱼的名字
D. 美丽 -
诗人对盛衰的态度是?
A. 愤怒
B. 感伤
C. 无所谓
D. 愉快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李白《夜泊牛津》: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柯崇朴的《自云门步至平阳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丽,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柯崇朴则在自然中带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自然与人生:古代诗词中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