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时间: 2025-01-25 23:35:10

少年落魄走京华,老大无钱赴酒家。

羞作寺丞门里客,一片明月照梅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落魄走京华,
老大无钱赴酒家。
羞作寺丞门里客,一片明月照梅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落魄与无奈,来到京城却无钱赴酒楼,随着年岁渐长,生活依旧拮据。诗人感到羞愧,竟沦落到寺庙的门前做客,然而在明亮的月光下,梅花依旧盛开,透出一丝清幽之美。

注释:

  • 少年落魄:少年时生活潦倒,指的是年轻时的贫困和失意。
  • 京华:指京城,即当时的首都。
  • 老大无钱:年纪渐长却依然没有钱,表现出生活的窘迫。
  • 羞作:感到羞愧,指内心的自责或不愿意承认的情感。
  • 寺丞:寺庙中的官员,指的是寺庙的管理者。
  • 明月照梅花:明月照耀着梅花,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意境。

典故解析:

“梅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在这里借用梅花的意象,表现自己在困境中的坚守和不屈。月亮则常常代表思乡、孤独的情感,结合两者,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反思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宝之,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充满变革的时代,诗风清新,常以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为题材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与无奈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落魄与无奈,展现了一种深刻的自省之情。开篇“少年落魄走京华”,以“少年”与“落魄”的对比,直观地揭示了诗人在年轻时的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接着,诗人用“老大无钱赴酒家”描绘了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依然窘迫的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的“羞作寺丞门里客”,诗人自嘲地将自己比作寺庙中的客人,反映出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危机与内心的羞愧。最后一句“一片明月照梅花”,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了一丝希望与清新,尽管生活困苦,但依然可以在明月与梅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既有个人的情感,又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落魄走京华:描绘了年轻时的落魄状态,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2. 老大无钱赴酒家:年纪渐长却依然贫穷,展现了生活的艰难与困境。
  3. 羞作寺丞门里客:自我贬低,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4. 一片明月照梅花:以自然意象结束,传达出一种孤独但仍然存在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少年落魄”和“老大无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人生的无常。
  • 意象:月亮和梅花的意象相结合,传达出孤独与坚韧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高与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孤独、思乡之情。
  •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述自己年轻时的状态是? A. 富裕
    B. 落魄

  2. “羞作寺丞门里客”中“羞”字表现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3. “明月照梅花”中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涉及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现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宝之的《自述》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对美酒与月色的欢愉,而陈宝之则更侧重于对生活困境的深思与自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