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倚阑令
苔黏屐,絮沾衣。故来迟。
风约池萍晴黛展,远山眉。
休恨春去多时。流莺啭还傍高枝。
此处更无金弹落,莫惊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愁苦的身影,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脚下的苔藓湿润,鞋子被沾染,衣服上也挂着柳絮,因而来得太晚。风儿轻轻吹拂,池塘的浮萍在阳光下显得清晰,远山的轮廓似浓眉一样清晰。诗人不必恨春天流逝得太久,黄莺在高枝上啁啾,似乎还在此处停留。这里再没有金色的落花,唯恐惊动了飞鸟的宁静。
注释:
- 苔黏屐:苔藓粘附在鞋底,表现出潮湿的环境。
- 絮沾衣:柳絮沾染在衣服上,表现春天的氛围。
- 故来迟:因各种原因而来得较晚。
- 风约池萍:微风轻拂浮萍,似乎约定了要展示的美景。
- 流莺啭:黄莺在高枝上歌唱。
- 金弹:指金色的花瓣,象征美丽的春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但其作品在清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作品风格清丽。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愁倚阑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春天的思念。诗的开头,苔藓和柳絮的描写使场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但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因环境的潮湿和春天的流逝而感到的惆怅。诗人用“故来迟”表达了对生活节奏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着,诗中“风约池萍晴黛展,远山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致,仿佛一幅清新的山水画。这里的“风约”与“晴黛展”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人虽然恨春去多时,但流莺在高枝的啁啾声又带来一丝生机,暗示生活依然在继续。
最后两句“此处更无金弹落,莫惊飞”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金色的花瓣已经不再,而飞鸟的宁静则传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这首诗在细腻的抒情中,展现了人与自然、时间之间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苔黏屐: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潮湿的环境,反映了春天的特征。
- 絮沾衣:柳絮飘落在身上,象征着春天的轻盈与美好。
- 故来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暗示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风约池萍晴黛展: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春天的生机。
- 远山眉:用“眉”字作比,形象化远山的轮廓,增加了诗的韵味。
- 休恨春去多时:对春天离去的接受与释然。
- 流莺啭还傍高枝: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流莺的歌声给人以希望。
- 此处更无金弹落:暗示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再,带着一种失落感。
- 莫惊飞:对飞鸟的关心,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细腻观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山眉”,形象生动。
- 拟人:如“流莺啭”,赋予鸟类以情感。
- 对仗:如“苔黏屐,絮沾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惆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湿润的环境,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絮:柔软的柳絮,代表春天的轻盈。
- 流莺:黄莺的歌声,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 金弹:美丽的花瓣,象征春天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苔黏屐”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干燥
- B. 潮湿
- C. 寒冷
-
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情感是?
- A. 愉快
- B. 忧伤
- C. 无所谓
-
“流莺啭”中的“啭”字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歌唱
- B. 飞翔
- C. 停留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愁倚阑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脆弱,而汪东的作品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