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26 07:04:11

彩笔蛮笺,悲秋人续惊春句。

断难留住。

逝水年华去。

怕不伤心,无可伤心处。

阑珊绪。

听风听雨。

多在芭蕉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吴藻 〔清代〕
彩笔蛮笺,悲秋人续惊春句。
断难留住。逝水年华去。
怕不伤心,无可伤心处。
阑珊绪。听风听雨。
多在芭蕉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用彩色的笔在美丽的纸上写下,秋天的悲伤让人继续写下对春天的惊讶之句。
然而这份情感却难以留下,岁月如流水般逝去。
我害怕的不只是伤心,而是无处可伤心。
心中思绪纷乱,耳边只听见风声雨声,
这份孤独多在那芭蕉树下萦绕。

注释

  • 蛮笺:一种精美的纸张,通常用于书写诗词。
  • 惊春句:形容对春天的惊讶和赞美之句。
  • 阑珊绪:指心绪纷乱或迷茫的状态。
  • 芭蕉树:常用来象征孤独或忧伤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字文韬,号青园,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细腻、清新。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吴藻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低潮,诗人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从形式上看,采用了词的结构,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细腻的情感氛围。开头以“彩笔蛮笺”引入,立即让人联想到诗人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紧接着“悲秋人续惊春句”,不仅呈现出秋天的悲伤,更彰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整个词中,运用了“逝水年华”这一典型意象,表现出岁月流逝的无情和对青春的感慨。

词中“怕不伤心,无可伤心处”体现了深刻的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绝望。诗人虽感到伤心,但又不知该向何处倾诉,情感的压抑和无处发泄,使得这份伤心愈加沉重。

最后“听风听雨,多在芭蕉树”,以自然景物作结,既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芭蕉树常与雨声相伴,形成一种凄凉的意境,恰好与词人的情感相呼应。

整首词在语言上凝练而有力,意象丰富而深刻,展现了吴藻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彩笔蛮笺,悲秋人续惊春句:诗人用彩笔在美丽纸张上书写,表达对秋天的悲伤以及对春天的怀念。
  2. 断难留住。逝水年华去:时间无法停留,岁月如流水般无情而逝去。
  3. 怕不伤心,无可伤心处:内心的伤痛无处倾诉,感到无奈与绝望。
  4. 阑珊绪:心绪纷乱,难以平静。
  5. 听风听雨,多在芭蕉树:耳边的风声雨声,增添了孤独的情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逝水”,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无情。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声音以情感,使诗词更具生动性。
  • 对仗:用“听风听雨”形成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在孤独之中无处倾诉的心情,展现了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笔:象征着创作与美好。
  • 蛮笺:代表书写的载体,承载着情感。
  • :象征着凋零与伤感。
  • :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芭蕉树:常与雨声相伴,象征孤独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工具在纸上书写?

    • A. 毛笔
    • B. 彩笔
    • C. 铅笔
    • D. 钢笔
  2. 诗中提到的“逝水年华”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实的烦恼
    • D. 童年的回忆
  3. “多在芭蕉树”一段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李清照的词更具女性柔情,而吴藻的作品则更显深沉与孤独。
  • 《木兰花慢》:两者均展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纳兰性德的词则更为婉约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