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

时间: 2025-01-10 22:18:16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敦煌乐
作者:杨慎 〔明代〕

角声吹彻梅花,
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
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
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
觉来泪满天涯。

白话文翻译:

角声吹响在梅花的上空,
胡人的云彩远远连接着秦地的霞光。
白雁在西风中飞向紫色的边塞,
皂雕在落日的映照下飞翔于黄沙之上。
汉朝的使者在牧羊的旌旗下,
阏氐的骑士骑马奏起琵琶。
梦中我回到云端的宫阙,
醒来时眼泪已湿满天涯。

注释:

字词注释:

  • 角声:古代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指号角声。
  • 梅花:象征坚韧、纯洁的花。
  • 胡云: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云彩。
  • 秦霞:指秦地的夕阳霞光。
  • 白雁:指迁徙的白雁,象征思乡。
  • 紫塞:指边塞的颜色,常用来描绘壮丽的景象。
  • 皂雕:一种猛禽,象征威武。
  • 黄沙:沙漠或边疆的象征。
  • 汉使:汉朝的使者,代表着朝廷的外交。
  • 阏氐:古代的一个民族,常与汉朝交战。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
  • 云阙:天上的宫殿,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天涯:遥远的地方,表达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梅花:常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
  • 汉使:历史上汉朝的使者常常出使边疆,进行外交活动。
  • 阏氐上马琵琶:可能指代一些与汉朝关系密切的民族的文化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青原,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戏曲,曾任翰林院编修。其作品以清丽见称,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特色。

创作背景:
《敦煌乐》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个人情感。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诗中展现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与情感。

诗歌鉴赏:

《敦煌乐》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整首诗通过描绘角声、梅花、白雁等不同意象,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首联通过“角声”和“梅花”的结合,营造了一个古典而又生动的场景,给人以开阔的想象空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边疆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尤其是“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几句,既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深切感伤,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使整首诗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角声吹彻梅花:角声响彻梅花,暗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坚韧。
  2. 胡云遥接秦霞:描绘了边疆的辽阔与异域的遥远,形成强烈的对比。
  3. 白雁西风紫塞:白雁在西风中飞翔,象征流亡与思乡之情。
  4. 皂雕落日黄沙:皂雕在黄沙中飞翔,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壮美。
  5. 汉使牧羊旌节:汉朝使者的存在,暗示着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6. 阏氐上马琵琶:阏氐民族的乐器,象征着多元文化的融合。
  7. 梦里身回云阙:梦中回到理想的地方,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8. 觉来泪满天涯:醒来后泪满衣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乡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花”、“白雁”等生动形象地传达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意象:多样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
  • 白雁:象征思乡与迁徙。
  • 云阙:理想与渴望的象征。
  • 琵琶:文化交流的象征,承载着情感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敦煌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慎
    C. 杜甫

  2. 诗中“梦里身回云阙”的意思是?
    A. 在梦中回到理想的地方
    B. 在现实中回到故乡
    C. 在云端飞翔

  3. 白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迁徙与思乡
    B. 自由与独立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边塞生活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杨慎的《敦煌乐》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是描写边塞和思乡情感的诗作,前者更具历史感,后者则更倾向于个体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杨慎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