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充》
时间: 2025-01-27 04:0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黄充
陈师道 〔宋代〕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
黄生後来秀,纯茂静者徒。
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
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
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
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余。
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友人黄充的思念。诗人认为世俗的人们总是推搡着自己,而自己也只能无奈地呼唤。生活如同世事一般,让自己无法寻得乐趣。黄生后来才能出众,但真正纯洁茂盛的人却在静默中等待。即使月亮过了,来访的人也不需停留。人情世态本就难以把握,自己又何必再去疏远他人。尽管你向外界显得懒散,但在优秀的环境中却不能孤立自己。如今田间的事务已经停止,依旧在寒雨中徘徊。深知泥泞阻碍,脚下的步履又有何意义呢?
注释:
- 俗子:平凡之人,指那些不懂高雅情趣的人。
- 招呼:呼唤、招呼。
- 秀:出众,优秀。
- 纯茂:指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 须臾:片刻、短暂的时间。
- 乖:偏离、违背。
- 懒:懈怠、懒惰。
- 胜处:优越的环境或境地。
- 田事:农业事务,指农村的事物。
- 泥泞:指路途的艰难、湿滑。
典故解析:
“黄生”指的是黄充,历史上或许是诗人所知的某位友人或同辈,因其才德而受到称赞。“寒雨”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困顿,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生于1080年,卒于1136年,擅长诗词,作品多体现出对社会的思考与个人的情感。其诗风清新而含蓄,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际,诗人通过对友人的寄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整首诗蕴含深刻的哲理与情感,诗人以对黄充的寄托为线索,展开对世事的思考。开头两句“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表达了诗人在世俗社会中遭遇的隔阂与无奈,显示出一种对人情冷漠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黄充的赞美,强调真正的优秀往往是在静默中得到体现,而非浮华的表面。最后,诗人通过对田事的思考,反映出对生活状态的思索与困惑,对前路的迷茫感慨,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对友情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俗子推不去”——平凡的人阻碍着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
- “可人费招呼”——即使这样,自己也只能无奈地呼唤他人。
- “世事每如此”——生活中的琐事总是如此,令人感到疲惫。
- “我生亦何娱”——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又何乐而娱呢?
- “黄生後来秀”——提到黄充,后来的成功者。
- “纯茂静者徒”——真正优秀的人往往在沉默中等待。
- “不见动经月”——即便过了月亮的变迁,也没有他人的动静。
- “来亦不须臾”——来访的人也不需要在此逗留片刻。
- “人事已好乖”——人情世态本就难以把握。
- “可复自作疏”——自己又何必再去疏远他人。
- “子虽向人懒”——即使你向外界显得懒散。
- “胜处不可孤”——在优秀的环境中不能孤立自己。
- “迨此田事休”——如今田间的事务已然停止。
- “仍当寒雨余”——依旧在寒雨中徘徊。
- “深知阻泥泞”——深知前路泥泞。
- “步屐意何如”——脚下的步履又能如何呢?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 比喻:如将人生比作泥泞的道路,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世事”来表现人情冷暖。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世事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泥泞”: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扰。
- “寒雨”:代表不顺与低落的情绪。
- “田事”: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反映出对乡土的思考。
- “黄生”:友人象征,寄托对友谊与理想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俗子”指的是: A. 平凡的人
B. 读书人
C. 贵族
D. 文人 -
在诗中,黄充被描绘为: A. 无才之人
B. 纯洁而优秀的人
C. 浮华之人
D. 贫穷之人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但李白更显豪放,而陈师道则显得沉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苏轼更注重人生哲学的探讨,而陈师道则侧重于对友情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师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