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衍元夜同登黄楼》
时间: 2025-02-04 15:4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魏衍元夜同登黄楼》
作者:陈师道 〔宋代〕
车马竞清夜,人物秀三楚。
登临得免俗,兹楼岂时睹。
同来两稚子,冠者亦四五。
落落俱可人,颇亦厌歌鼓。
山月出未高,潜鳞动寒浦。
樯灯接疏星,夺目粲不数。
魏侯转物手,百好趋就叙。
得句未肯吐,秀气出眉宇。
水净纳行影,山空答修语。
夜气稍侵肌,鸟骇去其侣。
清游岂有极,喜事戒多取。
投静未免喧,于今岂非古。
永怀寂寞人,南北忘在所。
横岭限鱼鸟,作书欲谁与。
情生文自哀,意动足复伫。
凭槛共一默,望舒已侵午。
白话文翻译:
在清幽的夜晚,车马喧闹,三楚的英俊人物汇聚在此。登上这座楼阁,能摆脱世俗的束缚,今天能够看到的景象真是难得。同行的有两个小孩,年长的也不过四五岁。大家都风度翩翩,甚至对歌舞也感到厌倦。山上的月亮才刚升起,水中的鱼也因寒冷而动了起来。船上的灯光连接着稀疏的星星,闪烁的光辉让人目不暇接。魏侯在转动着手中的物品,众人争相讨论着各自的好处。虽说有句子想要说出口,但却不肯吐出,气质自然流露出来。清澈的水面上映照出行人的影子,空旷的山谷回应着低语。夜风轻轻侵袭肌肤,鸟儿因惊吓而逃去同伴。这样的清游又何止于此,快乐的事情不应过多追求。即使在静谧中,也难免喧闹,今天的情景难道不是古人所经历的吗?心中永远怀念孤独的人,南北的去处也已忘却。高岭隔断了鱼鸟,写信想要寄给谁呢?情感的流露让文辞充满哀伤,心意动荡不已。倚靠栏杆默默无言,望着月光已经侵入了午时。
注释:
- 三楚:指楚地,古代的一个地名,代表了江南的美丽风景与文化。
- 兹楼:此楼,特指作者此时所登的黄楼。
- 落落:形容人的风度,清新脱俗。
- 潜鳞:暗藏的鱼,形容水中静谧的景象。
- 魏侯:可能指魏国的侯爵,或寓意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
- 望舒:古代对月亮的美称,表示对月光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5年-1104年),字景升,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宵佳节之际,诗人应友人魏衍元的邀请,共同登上黄楼赏月。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清游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思想境界。
诗歌鉴赏:
《和魏衍元夜同登黄楼》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致及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清夜的氛围与文人之间的交流。开篇以“车马竞清夜”引入,营造出热闹而又清新的夜晚场景,人物的汇聚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对月光、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与孤独的感受。诗中多处运用了典雅的词汇,如“潜鳞动寒浦”、“樯灯接疏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与音韵美。
在情感的抒发上,诗人表现出对清游的喜爱与对喧闹的厌倦,反映出一种对静谧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纷扰的排斥。结尾部分,诗人以“凭槛共一默,望舒已侵午”收束,既是对夜晚的留恋,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车马竞清夜:描绘出夜晚的热闹,车马声交错,给人以繁华的感觉。
- 人物秀三楚:形容聚集的人物风采卓越,来自三楚地区,突出文人的气质。
- 登临得免俗:登高望远,既可欣赏美景,又能超脱世俗的烦恼。
- 兹楼岂时睹:此楼真是难得一见的地方,表现了独特的景致。
- 同来两稚子:同行的还有两个小孩,增加了诗的生活气息。
- 冠者亦四五:指年长的文人,调和了诗中儿童和成年人的对比。
- 落落俱可人:大家都显得风度翩翩,形象清新。
- 颇亦厌歌鼓:众人虽欢聚一堂,却对歌舞感到厌倦,反映出内心的惬意。
- 山月出未高:月亮刚刚升起,夜晚的景象初现。
- 潜鳞动寒浦:水中鱼因寒冷而活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樯灯接疏星:船上的灯光与稀疏的星星交相辉映,形象描绘夜空的美丽。
- 夺目粲不数:灯光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 魏侯转物手:魏侯在转动手中的物品,似乎在引导大家的讨论。
- 百好趋就叙:众人争相讨论,展现出热烈的氛围。
- 得句未肯吐:有感而发却不愿说出口,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沉思。
- 秀气出眉宇:优雅的气质自然流露,展现出文人的风骨。
- 水净纳行影:清澈的水面映照着行人的影子,喻示着朴素与真实。
- 山空答修语:山谷间的低语回应着人们的心声,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夜气稍侵肌:夜风轻拂,侵袭肌肤,增加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 鸟骇去其侣:鸟儿因惊吓而逃去同伴,表现出宁静夜晚的脆弱。
- 清游岂有极:清幽的游玩没有尽头,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喜事戒多取:嬉游的乐趣不应贪多,反映出对生活的智慧。
- 投静未免喧:即便在静谧中也难免喧闹,表现出生活的矛盾。
- 于今岂非古:如今的情景难道不是古人所经历的?感慨时光的流逝。
- 永怀寂寞人:心中常常怀念孤独的人,表现出内心的孤独感。
- 南北忘在所:南北的去处已不再在意,反映出人对名利的淡泊。
- 横岭限鱼鸟:高岭阻隔了鱼鸟,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 作书欲谁与:写信想寄给谁,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寻找。
- 情生文自哀:情感流露出文辞的哀伤,表现出内心的脆弱。
- 意动足复伫:思想动荡不安,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凭槛共一默:倚靠栏杆静默无言,突出诗人的内心独白。
- 望舒已侵午:望着月光已经侵入午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山月出未高”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潜鳞动寒浦”,赋予鱼类以人的情感与动作,使景象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清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感。诗歌的情感基调在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繁华喧嚣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思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山水:代表自然的美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鸟:象征自由与孤独,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灯光:代表人间的热闹,形成对比于夜晚的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车马竞清夜”意指什么?
- A. 夜晚的宁静
- B. 夜晚的热闹
- C. 清晨的喧嚣
- D. 白天的繁华
-
“水净纳行影”一句中的“影”所指的是什么?
- A. 影子
- B. 影像
- C. 电影
- D. 影评
-
诗中提到的“望舒”是指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月亮
- C. 太阳
- D. 云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更加强调对历史的思考。
- 《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总集》
- 《唐宋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