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时间: 2025-01-25 23:2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作者: 张先 〔宋代〕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野外的绿色与天空相连,天蓝如水,素雅的色彩在水面上荡漾,一切都显得如此干净。柳树小路上无人,飘落的柳絮飞舞却无影无踪。傍晚时分,汀洲上日落,人们纷纷归去;轻薄的衣巾和飘逸的衣袂,在这里相互争妍斗艳,如同在水面上行走,停靠在烟雾缭绕的沙洲,春天的傍晚显得格外迷人。
彩绦和朱索的新装整齐而美丽,船上的绣屏静静地伫立,船上的风也停息了。金凤在双槽上鸣叫,弹奏出今古的幽思,谁能体会其中的滋味。玉盘般大小的珠子在酒中乱飞,脸上妆容映衬着花艳的眉眼。再听一曲,汉代妃子所唱,江面静谧,月色如水。
注释:
- 野绿连空:形容绿色的景色与天空融为一体。
- 素色溶漾:指清淡的颜色在水面上荡漾。
- 修巾薄袂:指轻薄的巾帕和衣袖,形容女子的装扮。
- 凌波:指在水面上行走,形容轻盈的姿态。
- 金凤响双槽:金凤为一种乐器,双槽即两根琵琶的弦。
- 汉妃:指汉代的妃子,常用以引喻美人或歌声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先,字子野,号穷睇,宋代词人,擅长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和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张先游历江南时,受春日傍晚的自然景色和琵琶声的启发,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此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春日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开头以“野绿连空,天青垂水”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接着通过“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词中对光影变化的描写,如“汀洲日落人归”,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归人情景,展现了温柔的乡愁。
后半部分以“金凤响双槽”为转折,借助琵琶的音乐引入,表现出古今交融的情感,细腻地诠释了音乐带来的感动与回忆。结尾处“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以音乐为媒介,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营造出空灵寂静的氛围,突出孤独感。
- “汀洲日落人归”:日落时分,渔舟归来,充满温情。
- “金凤响双槽”:音乐的引入,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盘大小乱珠迸”,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酒杯中珠子的散落。
- 拟人:如“金凤响双槽”,使乐器赋予了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自然美景和音乐为主线,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意象分析:
- 柳:象征柔美与孤独。
- 琵琶:代表音乐的优雅与古韵。
- 月:象征宁静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凤”指的是什么乐器?
- A) 琵琶
- B) 古筝
- C) 二胡
- D) 笛子
-
“汀洲日落人归”中,“日落”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归属感
- D) 孤独感
答案:
- A) 琵琶
- C) 归属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自然和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张先的《剪牡丹》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强调宁静的氛围,而后者则充满激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