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中吕宫)
作者: 张先 〔宋代〕
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
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
小打登钩怕重,尽缠绣带由长。
娇春莺舌巧如簧。飞在四条弦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妆容和优雅的姿态,隐约可见她的体态,梳妆打扮得体,仿佛是平常的事情。她轻轻地抱着檀木的琴,显得更加安详。她站在酒杯前,轻盈而姿态优雅。她小心翼翼地弹奏着琴弦,生怕琴声过重,缠绕着长长的绣带。她的声音如同春天的黄莺,灵巧如簧,轻盈地在四条琴弦上飞舞。
注释:
字词注释:
- 体态:指人的身姿和形态。
- 梳妆:指打扮、装饰。
- 檀槽:檀木制成的琴槽,象征乐器。
- 尊前:指酒杯前。
- 小打登钩:弹奏琴弦时轻轻敲打。
- 绣带:精美的装饰带。
- 娇春莺舌:形容声音如春天的黄莺般动听。
典故解析: 此词中的“春莺”意象与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春天和鸟鸣的象征意义相结合,表达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隐君,宋代词人,擅长小令,流派为“婉约派”。他的作品多描写男女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西江月》成词于宋朝,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西江月》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女子的妆扮与琴声,表现出一种优雅而朦胧的美感。诗中不仅将女子的外在美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也通过琴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女子的形态隐约而来,仿佛在一幅画中,轻盈的姿态让人心生向往。她的妆容和琴声是生活中平常而又特别的细节,展现了生活的雅致与宁静。词中“小打登钩怕重”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弹奏时的谨慎态度,似乎在表达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珍视。同时,春莺的音色与琴声相联系,展现了女子如春天般的生机与活力,传递出一种柔美而动人的气息。整首词在清丽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宋代词人的独特审美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体态看来隐约:女子的身姿轻盈,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 梳妆好是家常:她的打扮自然流畅,仿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檀槽初抱更安详:抱着檀木琴,显得更加宁静。
- 立向尊前一行:站在酒杯前,姿态优雅。
- 小打登钩怕重:轻轻地弹奏琴弦,生怕声音过重。
- 尽缠绣带由长:长长的绣带缠绕在身,增添了美感。
- 娇春莺舌巧如簧:声音如同黄莺,巧妙动听。
- 飞在四条弦上:琴声在四条琴弦上轻舞飞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莺”比喻女子的声音,生动形象。
- 拟人:琴声被描绘成有生命的存在,增添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妆容与琴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细腻而优雅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体态:象征优雅与美丽。
- 檀槽:象征音乐与艺术。
- 春莺:象征生命与活力。
- 绣带:象征细腻与精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钹
C. 琴
D. 笛 -
诗中的“娇春莺舌”意指什么? A. 春天的鸟叫
B. 女子的声音
C. 妆容
D. 酒杯的声音 -
此词的创作背景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场景。
- 周邦彦的《兰陵王》:风格细腻且情感丰富。
诗词对比: 对比张先的《西江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优雅姿态,但张先更多表现音乐的韵律感,而李清照则侧重情感的抒发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