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蜀中忆北巡之乐,次白石韵》
时间: 2025-01-27 04:1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持节初过,叩关径出,东风吹输原野。
夺眼黄河,流天大月,曾记茅津上马。
太息兵间走,问何意容君抒写。
中条千古山川,笳鼓声里闲话。
还似当时洛水,惊景物渐非,杯酒重把。
玉殿虚无,铜驼荆棘,纵是好春难冶。
迤逦荆襄路,载满鬓缁尘南下。
肯自思量,梨花开又今夜。
白话文翻译:
初次持节经过,叩响关门径直出发,东风吹拂着广袤的原野。
眼前的黄河,流淌在明亮的月光下,曾经在茅津的地方骑马而过。
在战乱的时代里,不禁叹息,问你为何愿意抒写此情此景。
中条山历经千古,山川依旧,笳鼓声中轻松地聊着往事。
还像当年在洛水边,景物已然不同,重重举杯畅饮。
玉殿已虚无,铜驼满是荆棘,纵然春色再好,难以陶冶心情。
沿着荆襄的路,满是白发和尘埃南下。
是否愿意自我思量,梨花又在今夜盛开。
注释:
- 持节:古代使者持有的信节,象征使命。
- 茅津:指茅津渡口,历史上是重要的渡口,诗人曾在此骑马。
- 中条:指中条山,古代著名的山脉,象征历史的厚重。
- 笳鼓:古乐器,这里指战争中的号角与鼓声。
- 玉殿: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与美好。
- 铜驼:指铜驼山,象征繁华与荒凉的对比。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轮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卢前,近代诗人,作品多描绘人生感悟和历史回忆,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期间,诗人可能因战事而离乡,回忆起北巡的快乐时光,表达对故土地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沉重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开头的“持节初过,叩关径出”,展示了诗人出发时的心情,带着使命与期待,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影响,心中不禁充满了惆怅与感伤。诗中的黄河与明月,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然而“惊景物渐非”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变迁,让人倍感无奈。
诗人通过“玉殿虚无,铜驼荆棘”的描写,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理想中的美好已被现实的艰辛所掩盖,春天的美好也难以治愈心灵的创伤。最后,诗人以“梨花开又今夜”收尾,既是对春天的期盼,也是对生命轮回的哲思,寓意着希望与美好的存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持节初过,叩关径出”:持节出行,直面关口,象征着出征的决心。
- “东风吹输原野”:东风吹拂,给人以生机与活力。
- “夺眼黄河,流天大月”:黄河在月光下流淌,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图景。
- “太息兵间走”:在战乱中,无奈的叹息,表达对战争的反思。
- “杯酒重把”:再举杯饮酒,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逃避。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内心感受,如“黄河”比喻历史的流动。
- 对仗:如“玉殿虚无,铜驼荆棘”,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同时传递了希望与生命的轮回。
意象分析:
- 黄河:象征着历史的悠久与变迁。
- 梨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 玉殿与铜驼:分别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诗人的情感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持节”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
- B. 使者的信节
- C. 战争
-
诗人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念
- B. 对抗
- C. 无所谓
-
“玉殿虚无,铜驼荆棘”中的“荆棘”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现实的艰辛
-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卢前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关注社会现实,而卢前则倾向于历史的回忆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理解与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