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一日作》

时间: 2025-02-04 16:19:19

近来多病不堪言,长欲醺醺带醉眠。

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

自知命薄临头上,不愿事多来眼前。

唯有天津横落照,水声仍是旧潺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前一日作 邵雍 〔宋代〕 近来多病不堪言,长欲醺醺带醉眠。 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 自知命薄临头上,不愿事多来眼前。 唯有天津横落照,水声仍是旧潺湲。

白话文翻译:

最近身体多病,难以言表,常常想要带着醉意沉沉睡去。 新酿的酒恰逢重阳节,美丽的花朵初次迎接小春时节。 自知命运多舛,面对着头顶的天空,不愿让更多的事情出现在眼前。 只有天津桥上的夕阳横斜,水声依旧潺潺流淌。

注释:

  • 醺醺:醉意朦胧的样子。
  • 重九日: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小春天:指农历十月,天气温暖如春。
  • 命薄:命运不佳。
  • 天津:指天津桥,位于洛阳,是古代著名的桥梁。
  • 潺湲:水流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此诗作于重阳节前一日,表达了作者因病而生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邵雍在晚年身体多病,此诗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度。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但作者因病无法参与,只能在家中饮酒赏花,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病中的心境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首联直抒胸臆,道出病中的无奈与渴望醉眠的愿望。颔联以重阳节和新酿的酒、初开的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颈联则转向对命运的感慨,自知命薄,不愿面对繁杂的事务,体现了作者的超脱和淡然。尾联以天津桥上的夕阳和水声为意象,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深沉思考和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来多病不堪言,长欲醺醺带醉眠。

    • 首联表达了作者近来的身体状况不佳,难以言表,因此常常想要带着醉意沉沉睡去,以此逃避现实的痛苦。
  2. 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

    • 颔联以重阳节和新酿的酒、初开的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3. 自知命薄临头上,不愿事多来眼前。

    • 颈联转向对命运的感慨,自知命薄,不愿面对繁杂的事务,体现了作者的超脱和淡然。
  4. 唯有天津横落照,水声仍是旧潺湲。

    • 尾联以天津桥上的夕阳和水声为意象,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欲醺醺带醉眠”中的“醺醺”比喻醉意朦胧的状态。
  • 对仗:如“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中的“新酒”与“好花”,“重九日”与“小春天”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在病中的心境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重阳节和新酿的酒、初开的花的描写,以及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的超脱和淡然,以及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酒: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生命的短暂。
  • 好花:象征着美好和生命的脆弱。
  • 天津横落照:象征着往昔的回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水声仍是旧潺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变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酒乍逢重九日”中的“重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2. 诗中“好花初接小春天”中的“小春天”指的是农历的哪个月? A. 九月 B. 十月 C. 十一月 D. 十二月

  3. 诗中“唯有天津横落照”中的“天津”指的是什么? A. 天津城市 B. 天津桥 C. 天津河 D. 天津山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十月
  3. B. 天津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邵雍的《重阳前一日作》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以重阳节为背景,但邵雍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病中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邵雍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